【#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曾不吝情去留”中的“曾”读什么?》,欢迎阅读!
“曾不吝情去留”中的“曾”读什么?
“曾不吝情去留”中的“曾”读什么? 韩宝成 晚上,“老岳”问我:“老师,曾不吝情去留的‘曾’读什么呢?”“老岳”并不老,她是爱人教过的学生,后考入东北师大中文系,现在南方一所学校任教。 “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教材上解释为“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惜,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教材选择了意译,虽然“曾”做了解释,但并没有直接给出读音。 也许教材编者认为,“曾”在这里不存在什么争议吧。因为《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着明确的解读:读“zēng”时有两种解读:(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2)姓曾。(古)又同“增”。其它情况则读“céng”。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相信不仅仅“老岳”一人对此有困惑:是读“zēng”呢?还是读“céng”呢?通过百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教师的困惑,因为两种解读大有人在! 我在《“曾不吝情去留”注释商榷》一文中看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的正确解释应是:“曾(zēng),竟;吝情,顾惜、顾念;去留,离开或是留下。”整句话的意思是:“醉了后就离开,竟然不会顾念是要离开还是要留下。”这正好表现出陶渊明率真的性格,喝醉酒后就离开回家,压根就不去考虑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章念重庆西南大学文献所400715) “曾不吝情去留”的“曾”真的读“zēng”吗?对此我不敢苟同。 我在线查阅《康熙字典》“曾”字时发现:【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也许正是因为《康熙字典》里有这一条注释:“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才惹出许多纷争。 接着我又查阅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在“céng”这个读音里,我发现第二个义项与教材相似: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以译为“连---都---”。《列子·汤问》:“~不若孀妻弱子。” 虽然按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的义项来解读“曾不吝情去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是好在教材已经有了“曾”的解读,因此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 通过以上考证,我认为:《五柳先生传》中“曾不吝情去留”的“曾”应该读“céng”,而不是“zēng”。 与“曾”有关的还有几个成语,一并罗列如下:得未曾有(déwèicéngyǒu)、高曾规矩(gāozēngguījǔ)、似曾相识(sìcéngxiāngshí)、曾不惨然(céngbùcǎnrán)、曾参杀人(zēngshēnshārén)、曾几何时(céngjǐhéshí)、曾经沧海(céngjīngcānghǎi)、曾母投杼(zēngmǔtóuzhù)、曾无与二(céngwúyǔèr)、曾子杀彘(zēngzǐshāzh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fed89d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