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2023-01-28 23:3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欢迎阅读!
故宫,读后感,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看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开篇序文的第一句,我就深有感触。比我看纪录片时更能让人思考,这可能就是文字所带来的特殊魅力。



其实说实在的工作以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的看书,我接触到这本书也是偶然,可以说看这本书是怀着对神秘未知的好奇心,对历史上宫墙内发生的故事、出现的物件的好奇。同时也是对那些不被大众所只知晓的文物修复师的尊重,面就让我带着大家见识一下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工农士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去寻觅一群低调但又很奢华的“匠人”。



整本书写时间的是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前夕,给我们描述了故宫各个修复组的故事,揭开了这些师傅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告诉了我们平时在故宫展览的文物背后被修复的过程。全书是以每个修复组为中心一个一个的去探索,给我们了一个不一样的“故宫生活”。



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了解到这些个“皇家工匠”的作息跟我们平常上班族一样,打卡上下班,作息规律。把这些我们平时不了解的师傅们,以一种与我们一样的姿态给描写出来,很接地气。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修复师们的形象与我们想象的老师傅不一样,其中有很多七零八零后,为整个故宫添了很多生机。这群年轻人回去木工组院子里打杏儿,会在一块插科打诨,书画修复组的杨泽华会弹吉他,会指着《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里的一个人物开玩笑说:“你看,这人多像赵本山!”



这本书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之后出版的,书里开篇写到钟表室的王津师傅在纪录片播出后意外成为“男神”“网红”。在骤然降临的声誉面前,他异常淡定,和他一样的一夜红遍全国的修复师在故宫还有很多,但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定力,这些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文物修复工作带给他们的,说说王津师傅,在钟表室一篇中,我们能看到王师傅对钟表修复的热爱,看到了钟表修复这一唯一在故宫一直绵延下来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到了王师傅在恪守修复最小干预原则时,也不忘去宫墙外参加钟表展,学习再创新修复技术。“静”是王师傅钟表室给我们最深的印象,这是整个故宫大范围的整体气场,人不由自主也静下来,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修复工作中,只有这种专注这样磨砺出来的心境才能干出一两个月揭一幅画;一年起临摹一幅画;几十年修一个大型钟。所以修复师中间传着九个字“磨性子,静下心,沉住气”不然你根本干不了这个事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在钟铜室王友亮师傅的口述中我们知道了,文物的修复要修旧如旧,这样修复师们都有一套做旧的技术,但是他们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做旧的就是假的不能以假乱真去欺骗世人。学习修复青铜器也是一个耐性与悟性的结合,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恽小刚师傅在书中口述过“闻着这青铜器有香味”在故宫这些老师傅好多都是父辈儿在干这个,自己也是从小接触这个,一干就是一辈子,深深的喜欢这门手艺。觉得能修一件精品都是一种幸运,一种锻炼。



在文中你也能看到,在年轻的这一代师傅身上有着一种创新的想法,比如用谷歌眼镜来照相修复文物,能更加准确,方便,快捷。在书画修复组用现代的扫描技术进行电脑构图修复,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是修复工作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匠人精神,虽有古法传承,也会融入现代的科技科技辅佐古法。



传承是恒久的,继承传统的文物修复师就要守得住寂寞,一代一代的做好这一件事。维护历史的原来面貌,传承中国的传统技艺,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本书,我们能明白真真正正做好一件事儿不容易,埋头做一件事,抬头就是一辈子。在那些永恒面前个人是渺小的,然而我们民航人也有这与这些匠人一样的精神,我们也是几代人埋头做着一件事,发展民航事业,为此添砖加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这些无数为民航事业奋斗的个体,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永恒。



这就是“择一事,终一生!”来自于萧寒编著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我想推荐给大家,与君共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e027e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