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疫情之下,关于教育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反思与重构》,欢迎阅读!
疫情之下,关于教育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此次爆发的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不同类型的教育企业需要考虑不同的问题,本文尝试做一个初步的小结,供大家参考。
一、 线下教育机构的危后之机
(一)线下教育机构考虑上线正当其时
对于很多教培机构而言,做混合式教学,也就是OMO,之前一直觉得是方向,但是,囿于既有的赢利模式已经可以很好的养活自己,同时加上团队的惰性,再顾及所谓的成本考虑,一直没有行动。
这次疫情逼迫自己和团队必须为生存而转型,化被动为主动的时机也就来了,当你真的开始考虑OMO时,并真的尝试各种平台或者叫线上工具,你会发现:线上授课绝对不是只是简单地把课从线下挪到了线上,这里还关乎了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三效问题。
当授课的工具和手段进化了之后,传统线下教育机构的既定赢利模型就发生了升级,以前很多服务学生的难点突破了,以前很多没有看到的赢利点出现了。
线下机构的混合式教学,也就是OMO,绝非仅仅是危机时简单的线上自救,更代表了未来教学和服务的全面升级。无论你所在的线下教育机构主动不主动改变,未来周围的“友商”都会变革,谁变得晚,谁最终必然被淘汰。
纯线上教育机构转型做混合式教学会存在巨大的沟壑,需要有线下的场地、经验和大量地投入。而线下教育机构升级为混合式教学难度要小的多地多。所以我们说线下教育机构做OMO叫升级,线上教育机构做OMO叫转型。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可能是线上教育机构的命根,而对于线下教育机构来说,则只是多出来的一根拐杖。混合式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线下教学,却让线下教育机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极大丰富与发展。
(二)线下教育机构要尽早开始谋划暑假开课 在新东方的人都知道,新东方过去的设班一般都是至少提前半年,之后会根据招生的情况再不断增加新的班级。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教学部门甚至会提前9-12月就把常规班设好。一般讲,招生周期越长,招生效果越好,准备也就越充分。新东方过去有句名言,预算是算出来的,也讲的是教育机构教学产品线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我个人的理解,教培机构的招生大抵就是各种相关变量的规划,形成最终的结果。遇到这次疫情,我们还有一个非典作为模型参考。假定此次线下复课的时间定在7月,我们现在设暑假班就不算早了。
而这次设班我们和以往不同的是:要多考虑未来课程的模式是线上,还是线下?比例是多少?哪些形式的课程是保命的班,必须招起来;哪些形式的课程是可展望的,我们做好增量准备。
所以算疫情的进度,看春季学生、家长对网课接受的程度,教育机构在学、测、评、练几个维度,是否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工具更立体地服务好学生和家长?教育机构通过在线教学管理工具是否可以更好地数据化、量化对自己线下学校管理,优化业务流程?这是我们中小机构升级混合式教学必须要考虑好的。也可以让我们根据校区线上服务的实际进展,来更好地推进未来产品线的升级。
但是无论如何,假定今年7月暑假可以开线下班,应该是线下教育机构规划的一个可以考虑的基本选项。这样可以将疫情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与当年的非典相类似,新东方当年是在6月底全面复工的。2-6月正是线下教育机构很好上线练兵,让更多学生拥抱在线教学的机遇期。
(三)线下教育机构要更好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定位
首先,对三四五线小型线下教育机构而言,灵活、短平快、渠道落地是自身的优势,但是内容研发能力弱,技术投入不足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一类机构未来要不要变身作为渠道下沉的支点,专注在招生层面,而把教育内容交给新东方、好未来等这样的全国性大机构,是值得这类小机构认真去思考的。
其次,对于中型的地方机构而言通常的进路有二:第一通过努力升级为地方的大型机构,第二是成为类似被朴新、新东方、好未来一类超大型上市机构并购的对象,实现一个阶段性的财富自由。中型机构在教育部新政之后,成本上升最多,利润降低最多,可谓举步维艰,本来在挺过2019年,希望通过2020年的正规化可以缓一口气,但是没想到遭遇此次疫情,可谓是雪上加霜。又但是,正如今天是立春一样,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如果这些中型机构可以坚持活下来,成功升级为混合式教学机构,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好走。
再次,是大型的地方机构,这类机构在2019年之前每年账面上都趴着上亿的现金,再做大有着格局和思维的限制。相信经过2019年和2020年的洗礼,他们选择像河南大山教育一样努力上市的价值就彰显出来了。
最后,线下的大中小型教育机构要去思考,自己和全国性超大教育机构的关系,竞争在哪里,合作在哪里?自己和在线教育机构,特别是那些全国性大型在线教育机构的关系,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究竟在什么领域构成竞争,一旦自己既往的所谓招生“势力范围”为在线教育机构所侵蚀,自己该怎么做?特别是面对此次疫情,很多在线机构的互联网招生思维,直接扰乱了整个行业既有的产品价格秩序,有效维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必然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学结果,而非其他。
二、线上教育机构应顺势而为
如前所述,线上教育机构的基因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成为立体式服务的混合式教育机构。面对此次疫情,线上教育机构的优势在于其线上的教育内容和技术应用
相对线下教育机构要成熟的多,所以更好地进一步完善其线上教学的课程模式和提升线上课程质量无疑是其需要一直持续进行的核心工作。
而在班型和模式的选择上,未来纯在线教育机构的主力班型应该是大班课和小班课,并需要在AI课程上进一步发力,以降低未来一对一课程的人力成本,实现宜大班则大班,宜小班则小班,宜一对一则AI的线上混合模式。
目前纯在线教育机构的核心问题还是在获客成本偏高和线上教学体验与效果不足够理想。相信此次疫情无疑是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一味催化剂。在历经技术进化、资本进化之后,由危机推动的内生发展应该是很好的一次机遇。但是如果在线教育仍然以在线为核心,推崇所谓互联网思维,而非以教育为核心,还是终难有本质的突破。
此外,全国性在线教育机构与地方性线下教育机构的联合发展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模式。
三、教育技术公司由工具向平台升级
此次的疫情让很多教育技术公司在春节比平时还要繁忙,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满足培训机构爆发的线上需求。在停课不停学的大旗下,教育技术公司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然而,稍显遗憾的是,这些教育技术公司的技术承载能力在此次疫情期间遭遇了考验,用群友的一句话来说:面对突然增加的巨大线上学习流量,没有一家技术公司不挂的!甚至被网友嘲笑为“技术不行,黑客背锅”。
“卡顿”“掉线”“进不去系统”“看不到课件”“听不到老师的声音”成为春节开课后各大教育技术公司的一个必选项。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线教育红红火火6年多的虚胖……
记得曾经有几个投资人讨论说,你们那个直播市场再大能有多大?不投,不投,还是不投……显然这次的疫情真正拓展了之前大家看不到真正未来需求的边界,目前的教育技术公司的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需求。
过去我们也常常讨论教育技术公司活下来一定是去做教育工具,而不是平台,因为工具大家都会用,平台则存在“教育竞品”的障碍,出现消费者选择障碍。现在看这个平台还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平台不应该是一个展示交易的平台,更不应该是一个流量的平台,这是教育产品的属性决定的。这个平台应该是一个上课的平台,即解决机构和教师上课的问题,并依托此来收费。从工具到平台的落地,无疑是教育技术公司格局的提升,是教育技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c9ce22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