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授课教案

2022-07-29 13:11: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乡的榕树授课教案》,欢迎阅读!
榕树,授课,教案,故乡
授课课题:故乡的榕树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重点字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学习借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培养欣赏散文的能力;

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作者黄河浪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真挚、浓烈而怅

惘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文章精巧的结构与思路以及掌握寄情于物的写法; 2.体悟作者的思乡情怀。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问学生是否见过榕树,以及对榕树的认识。随后播放PPT,向学生展示几幅榕树图,请学生欣赏。

提问:大家的故乡是否有榕树,这些榕树是否让大家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我国当代有一位艺术家就以其优美的文字通过写家乡的榕树,表达了他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到的课文。(板书: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2.作者与作品介绍

播放PPT,介绍作者黄河浪,让学生了解作者。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善绘画,他的许多画被选送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并获奖。1960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便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福建文艺》《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获好评,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1975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海洋文艺》《文汇报《新晚报》《七十年代》和内地的《当代》《作品》《花城》《海峡》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还同妻子合作以“连云”的笔名发表了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福建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故乡的榕树》获香港第一届(1979)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1975年作者去了香港定居,不久就写下了《故乡的榕树》,1979年,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1


3.榕树简介

回放先前几幅榕树的照片给学生看,从直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榕树。接着播放PPT,讲解榕树的基本知识。

. 听《故乡的榕树》的配乐录音带

先让学生听一遍配乐录音带。接着播放PPT,结合课文注释进行词语讲解。

带学生读几遍生词,及时纠正学生发音的错误。接着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三.作品整体赏析

学习一篇新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现在请大家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思路、线索与结构。 (一)请学生分析文章的基本思路和线索。 明确:播放PPT展示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线索。

文章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线索进行,从时间看,分别写眼前、过去、眼前;从空间看,分别写香港、福建、香港。 (二)作品结构分析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应该怎么分?先请学生代表回答,接着一起进行总结 明确: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榕树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念之情。 2.这三部分中,那个是本文的核心,或者说是本文的重点? 明确:第二部分。

3.讨论问题:第二部分内容较多且杂,是否可以进行分层?该怎么分? 明确: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 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第四层次(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播放PPT 五.课后作业:思考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眼前、过去、眼前——时间 香港、故乡(福建)、香港——空间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2


第二课时

(一)生词、重要词巩固

播放PPT,先请学生自己完成练习,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答案。

(二)课后的思考与探究讲解

1、故乡的榕树下,有哪些事情使“我”记忆深刻呢? 明确:播放PPT

2、同样是卷着用榕树叶卷起的哨笛,“我”与儿子却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明确:小儿子的快乐是童年的现实的快乐;我的快乐是从小儿子的身上引起对童年往事的快乐回忆——快乐的原因不完全一样

3、“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这一段连用两个问句,这样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好处?

明确:两个问句兼用第二人称,非常深情表达出“浓浓的乡愁”。如果改用陈述句“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一定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如果你有思想,你一定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就没有这样相隔三十年不见怀着“浓浓的乡愁”倾诉肺腑的强烈效果了。

(三)寄情于物的写法

讲论问题:我们以前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在这一篇散文中描绘了一幅月光下的荷花美景,而这些景都寄托着作者思想情感,这是此文的一大特色。而在《故乡的榕树》一文的第二部分,也写了许多的景物,运用了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请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运用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的?

明确:这篇散文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由眼前景引出故乡情,这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就是榕树,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播放PPT

(四)读一读,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

请同学们看到第4段和第10段,讨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并在这两段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明确: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如,第10段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又如,第4段,用“我怀念……我怀念……”等诗歌的语言,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还善于运用诗歌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如文章最后抒情部分。(播放PPT

(五)拓展训练

给出课文例句: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僻静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bfb022bcd126fff7050b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