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及其突破》,欢迎阅读!
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及其突破
作者:关明艳
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6期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集约化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式,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目前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瓶颈,急需突破。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瓶颈;突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6-004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2
文献标志码:A
1 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底,陕西省农民合作社登记数量达4.4万个,入社农户227.8万户,入社率达到30%。从2014年开始,陕西省着手省级示范社的认定,截止2016年第二批省级示范社的评定,全省共认定了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13家,国家级示范社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打破了家庭经营中存在的“户户各干各、经营各不同”的分散生产局面,形成了以“能人带动、协会促进、政府扶持、企业(市场)衔接”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同时,合作社还整合了农业土地、人力、技术、机械等生产资源,解决了目前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业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现象。最后,合作社还集中了良种、化肥、生产设施供应,规范了产品统一化生产和销售,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利润,有效带动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培育了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如,西安市临潼区的农业作物以石榴最具特色,因此其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为石榴专业合作社。以石榴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营为基础,逐步建立了西瓜、草莓、蔬菜、奶业等多种专业合作社。二是,依托专业协会,为农户提供销售桥梁。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占到了65%以上。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优质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的同时,也组织农民与企业链接,促进农民进入市场。三是,初步形成“合作社+扶贫”模式。如合阳县开展了“贫困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精准扶贫模式,一方面在前期生产中保证贫困户投入最小化,另一方面在后期出售中保证其收入。再如在洛南、陇县等地区的烟草专业合作社中,精准扶贫的方式包括允许贫困户免费入股,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等。四是,打造了一定的只有品牌。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一些具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且有现代化经营基础的合作社开始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依赖于稳定可信赖的品质逐步打造自有品牌。如,截至2016年,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104个,共注册商标635个。
2 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合作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产供销的无缝连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自2009年以来,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急剧增加,入社农户逐年增加,部分合作社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合作社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
作者走访了安康、洛南、陇县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访问及农户何时加入哪个合作社,部分农户回答不出自己合作社的名称,更有甚者不清楚自己是否加入过。问及其是否愿意继续持股时,很大一部分农户提出考虑退股。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部分农户入社并未入股。合作社依赖于政府的推动,部分合作社为达到一定的规模,成立之初允许农户只入社不入股,农户无法享受合作社发展带来的红利。二是,农户对合作社不信任。如在烟草合作社的调查中,部分农户提出自己育苗、烤烟的质量比合作社提供的更好,因此不愿意接受合作社的服务。在农机使用的调查中,部分农户甚至认为合作社存在偷卖农机的行为,严重损害自身利益。这种想法的普遍存在,使得部分农户对合作社严重不信任,认为入社意义不大。三是,缺少风险意识。部分农户风险承受能力低,投入瞻前顾后,往往都是合作社盈利后才愿加入,严重影响发展速度和规模。
2.2 管理人才的缺失
管理人才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管理知识,仅凭经验管理。确实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技术人才是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合作社的成立要求社员以农民为主,因此大部分合作社管理人员还集中为各乡镇种植大户且在当地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能人构成。二是,缺少专业专职财务人员。合作社法要求合作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由于合作社发展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很多合作社的财务人员仍为社会兼职人员。
2.3 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人员的经验化管理,农民内部的亲情、人情,财务人员的兼职现象等都带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大部分的合作社都能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设置完整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营中,机构和制度设置往往只流于形式,并未有效执行。首先,财务制度不健全。如在盈余分配方面,很多合作社运营效果佳,将大部分盈余直接分配给农户,导致盈余公积过少,一旦出现亏损,合作社就出现弥补,资金短缺。其次,合作社一言堂现象严重。尽管合作最高权力机构为社员大会,但实际往往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最后,空壳社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产业盲目跟风,成立了大量合作社,但其实并未实际运行。甚至出现部分人之所以成立合作社只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的现象。
2.4 盈利能力不足,资金瓶颈显著
在融资方面,除了贷款,很少有合作社有其他的融资方式。但从银行贷款往往又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难度大。合作社利润较薄,在打造品牌,扩大经营范围上都需要费用,导致运作经费不足。尽管国家给予了合作社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实际运行中国土、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导致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 推动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径
3.1 加强政府的引导
政府引导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合作社的宣传力度,让农民通过具体实例不断了解合作社,信任合作社。二是,要加强政府相关合作社优惠政策的执行引导,不能停留于形式,要引导地方政府切实实施。三是,在引导农村资金的流动,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有效保证。
3.2 加强人才建设投入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盈利能力不足、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等一些问题,究其根本都在于管理人才的缺失。因此,本文认为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加强人才队伍
的建设。政府未来应在人才投入上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加强对合作社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可定期设置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也可鼓励其参加继续教育。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合作社管理人员还是很愿意接受管理培训的。另一方面,鼓励合作社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合作社之所以无法聘请人才,留住人才,核心原因在于无法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因此,政府可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合作社更大的扶持。
参考文献:
[1]韩秉智.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问题与开发机制构建[J].农业经济,2016(2):71-72.
[2]李凤艳.新常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5):81-82.
[3]王亮停,等.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瓶颈及其突破[J].农业经济,2016(7):56-58.
[4]任大鹏,于欣慧.论合作社惠顾返还原则的价值——对“一次让利”替代二次返利的质疑[J].农业经济问题,2013(2):44-4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6243f4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