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2022-03-19 16:31: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欢迎阅读!
柳永,宋词,影响
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

摘要

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

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 宋词 慢词



引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关注的情事。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


后写的《鹤冲天》,就预示了这一创作方向。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 “奔名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长期在外宦游,“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词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三.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词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直接与人对话,诉说,是使读者和听众感到情切有味,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与柳词的通俗化不无关系。严有冀《艺苑雌黄》即说柳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尽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词的体制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做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要求,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进行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定风波》《满江红》词);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代替;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忆帝京》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


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和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中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中脱胎,近人夏敬观早已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参考文献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44b5ab7f1922791688e8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