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欢迎阅读!
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
略
摘要:长时间以来,日语教学如同其他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单词、句型、语法为中心,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佳,限制了日语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高三日语教学为叙述中心,综合高三的阶段特点以及日语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过程中的实现路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三日语 趣味性教学 策略研究 一、设计梯度性的趣味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载体,是趣味性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设计梯度性的趣味教学活动,是增强高三日语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方式。
首先,教材的处理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人教版的日语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但是教材只能够为我们提供教学内容的蓝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增补和重组,以通过对教材的科学处理,为趣味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其次,在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之后,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诸如小组活动、个人展示、文化渗透等活动都能达到这一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三中第十课“鉴真精神的继承”时就可以进行趣味教学活动的设计。鉴真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发展历程也十分长久,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来让学生收集与鉴真精神有关的资料,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综合应用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小组活动之外,
教师还可以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认识鉴真精神的过程中感受其所处的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加强教师在趣味活动中的引导
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在不断深入,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小觑,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在趣味活动中的引导,才能在保证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不让课堂教学偏离方向,保证高三日语教学的有效性。
仍以“鉴真精神的继承”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应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与学习指导,并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让高三日语课堂兼具趣味性与有效性。
三、提升趣味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动息息相关,趣味性教学的展开势必也会带来教学评价的转变,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课堂趣味教学的保障。
一方面,趣味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要内容。课堂的趣味性必须以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度参与为前提,而课堂上的成功感、幸福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驱动力,为此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另一方面,趣味教学评价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并让学生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趣味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表现出了更明显的关注,因此形成性评价就至关重要,但是终结性评价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应该被包含在趣味教学评价中。
例如,必修三中第十二课“让沙漠变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出一些能够让沙漠变绿的措施,教师在对学生这些措施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以积极的鼓励为主,除了要从措施的可行性角度进行评价之外,还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意等角度进行评价,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秉持趣味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中的展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调整趣味性教学的措施,但是仍然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来进行。
首先,趣味课堂的前提是温馨课堂,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高三日语趣味课堂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一个平等主体加以看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助力趣味性教学的实现。
其次,趣味课堂的目标是有效课堂。日语教学过于枯燥,以致教学效果不佳是应用趣味性教学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中的展开也必须以此为导向,将趣味性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而非教学目标,只有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趣味课堂。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取代学习成绩的提高成为核心教育目标的今天,趣味性是课堂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趣味性教学作为高三日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梯度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引导、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原则的坚持等方式促进趣味性教学在高三日语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朱思金. 浅析交际教学法在"商务日语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7期):109-110.
[2]赵欣. 中职学生日语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3]卢青. 趣味性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91e2a58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