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人,很了不起!

2022-04-19 11:3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人,很了不起!》,欢迎阅读!
了不起,本书,一百


老子是一位数学大师: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一位伟大的数学大师

读了《德道经》,老子可是用“数”的大师啊——数学大师!

他始终居于零,用于一,运于二,演于三,取简而不用繁,很简洁、轻松地将宇宙天地万物,全都囊括于其“大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中。

老子《德道经》文中,直接用“无”高达89处之多,以无为0之意者,也占了较大比例。 人们称数学为“科学的无冕之王”。几千年以来,科学之王的数学,为人类屡建奇功。

数学在老子手里深得其义,运用娴熟。他运用一个“0”和一个“1”,将其道德哲学理论完全地数字科学化。凡能数字科学化才能称之为上乘的学问!

老子的哲学思想就能够数字化,他把握住关键的两个数字——0”和“1 这在哲学界、在整个世界,也是无出其右的首创。

遗憾的是,中华子孙没有深得老子“0”和“1”二进制运算中的个中三昧,没体悟到,数学界未能早于西方破解这种二进制的算术。

这与唐代以后我们逐步地丢失背离了老子《德道经》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这种背离,使我们民族缺少了真正的大智慧者精神的滋养和启迪,这是整个民族的痛楚。

我们自己未能承袭老子的大智慧,但在1679年,与牛顿共享创立微积分盛誉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撰写了《二进制算术》,成为二进位制的发明人。

老子的理念,“0”和“1”早就阐述得非常清楚,启迪了西方科学家,我们的数学家就是没有发现它。

莱布尼茨还特地制作了一个纪念章,献给对二进制感兴趣的奥古斯特公爵,上面用拉丁文写道:“从虚无创造万有,用一足够了!

这与老子《德道经》的“道生一”、“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何其神似啊!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莱布尼茨在数学界已经深得数析法的真髓——道德的真髓,道德真髓在数学上的表现,被他所掌握了,真是令人赞佩不已。

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史学家,直到近几十年还瞧不起这个“0”,瞧不起这个“1”。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勉勉强强地点头承认老子的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这个“朴素”中的数析法,却被西方科学界善加利用,推动了整个西方科学迅猛地发展,将我们远远地抛在他们身后。 因为我们自己长期否定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肯、不能、不愿意主动地从中吸取精神食粮,因而也不能接续精神文化断代期,也发现不了祖先存留给我们丰富而宝贵的财富。




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人,很了不起!



70年前的中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能够用英语上高等数学课。今天,清华大学的学生阅读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本有语言障碍。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今天的硕士生,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

70年前的教育,是先念书、后读书教育,是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中学生花200小时学英语,一年而能读林肯传;今天的教育,是老师辛辛苦苦、满头大汗替学生学习教育,是千斤拨四两的教育——中学生花4000小时学英语7年而不能读安徒生。

那时候的老师,几乎没有人得咽炎;今天的老师,几乎没有人不得咽炎!

那时候,培养人才的效率,与犹太人相比都毫不逊色。西南联大几千人,留在大陆的有118人成为院士,去了台湾的成大器者并不比大陆少,去了美国的有世界级数学大家陈省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以及一大批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燕京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每年招生300多人,1919年创办,1952年结束,历时33年,前后共计9988位学生,产生了33位院士,91学科奠基人。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感慨:大学之谓,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今天的学生,6岁步入校门,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毕业,一直都是考生——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不可能成大器;一个忙于考试而无暇读书的民族,不可能有希望!

念书是修路,读书是走路。

用读书的方法念书,用走路的方法修路,必然失败。许多人甚至有些老师,也不明白念书与读书的不同。 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

犹太法典《塔木德》说:101遍肯定比100遍要好。强调的是重复的价值。 《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犹太小孩在12岁的时候,人人都把相当于《三国演义》那么厚的《旧约全书》读了100遍。《旧约全书》不仅仅是圣经,更是一部文学名著。

美国政府为青少年开列了100本必读书目,排在第一位的是《独立宣言》,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旧约全书》。

在中国,把三国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 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 犹太人的祖先在500年前就感悟到了这样的道理,将此写进了经典《塔木德》。

为什么把一本书读100遍,就能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为什么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人人都能成大器? 念书,就是重复。 重复是人类语言的规律。


尽管英语单词数量巨大,百万之众。然而,1%的单词构成99%文字99%单词构成英语1%文字1000常用单词的重复,构成任何一份报纸、书刊、试卷、90%文字1000常用单词最重要,掌握这一千单词就掌握了英语90%的天下,这就是四两拨千斤。2000基础单词的重复构成任何一份报纸、书刊、试卷、95%文字

2000基础单词是铺路石,念书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用铺路石把羊肠小路铺成高速公路。

念书就是积累,念书就是重复,念书就是循环,念书就是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念书就是步入会、熟、精、绝、化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对念书与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

200小时的朗读就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

70年前的中学生,把印度人的英语课本当《三字经》念,念了100遍,恰好是200小时的朗读积累,杨振宁、李政道

等西南联大的学生刚到美国时,读200英语小说,200500页的书,恰好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也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8a01c7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