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教学设计

2022-07-11 00:5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10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多边形,巧手,工匠,青岛,上册
第四单元 单元备课

课题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





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信息1 三角形的认识 2课时

信息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内角和 2课时 信息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备课时间

2017.9.15 上课时间

信息1认识三角形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213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树立

教学 是否

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课件

媒体 详案

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补充

一、情景导入

欣赏:这些图片中都出现了什么形状?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

二、自主探究

(一)三角形的特征和组成

1、刚才的物体上都有三角形,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拿出你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拉一拉,讲一讲,看看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2、画一画: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小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三角形的底和高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如何做三角形的高?

3、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做三角形的高的。 第二课时 三、自主探究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明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有几个什么角? 小结:每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 明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32页及33页自主练习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2017.9.15 上课时间

信息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4 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学 是否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课件

媒体 详案

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补充

一、导入

画一画:按照给出的几组数字画三角形

2cm 4cm 8cm)(3cm 6cm 9cm)(4cm 3cm 5cm 二、探究新知

在我们画三角形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数字画不成三角形? 看来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1、学生活动:将以上三组数字中的每组中的任意两个数字加一加看看与第三个数字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的发现。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师: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进行比较。

5、拓展: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三、巩固练习:

1、有人说姚明的腿长,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姚明的腿长是1.31米)

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2017.9.15 上课时间

信息2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5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180°的结论;能运用三角教学 是否

课件

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媒体 详案

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补充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二、新知探究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2、有什么方法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学生分成三组,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3、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动手实验研究,验证猜测。

5、刚才我们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我们能不能换

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剪一剪,拼一拼(把三个内

角剪下来拼成一个角),看看拼成的角是多少度。

6、折一折,拼一拼。拿出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7、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8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9、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巩固练习

一个三角形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完成课本36页第2题。

2.完成课本36页第3题,第4题。(交流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都有那些收获?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2017.9.15 上课时间

信息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6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梯形。

2.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在实际操作、想象验证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

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教学 是否

课件

高;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媒体 详案 的高。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补充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几种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二、新课探究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2、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让你觉得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小组交流,并全班汇报,提示学生可以从边和角来研究

3、交流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的特征,并完成39表格 4、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作高? (二)认识梯形

1、梯形是什么形状?生活中哪里有梯形?

2、课件出示梯形,说一说梯形有什么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和等腰梯形。 3、认识梯形的高,如何作高? (三)练习画高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画法

练习:课本4013题,练习作这两种图形的高。 三、巩固练习:课本415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2017.9.15 上课时间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7 1.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解决数学问题。 3.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解

教学 是否

数学问题;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课件

媒体 详案

识。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完成课本42页我学会了吗第一题 1.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高。

2.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 3.画一个梯形,在梯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梯形分割成两个图形,可以分成那些图形?

4.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2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剪法? 二、梳理知识

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哪几类?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4.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梯形呢? 6.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

7.三角形有几条高?如何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如何画?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8766a67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