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愧怍:解读《老王》的关键词 》,欢迎阅读!
愧怍:解读《老王》的关键词
作者:方向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4年第11期
方向明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名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收录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质朴纯真的语言讲述了在那个年代杨绛先生一家与老王之间发生的故事,揭示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主题。其中关于“愧怍”一词的理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老王贫穷、善良、老实,杨绛先生一家并没有歧视还热心帮助,可作者“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也不是作者“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那么该如何理解作者的“愧怍”呢?笔者认为还应该走进老王,探清事件的本源。
老王,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小人物;干的是拉三轮的苦力活还是“单干户”;且“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没有什么关心他的亲戚朋友,因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朋友的态度呢?“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的“破破落落的大院”中的“塌败的小屋”。老王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穷、老、孤、独。但就是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身上却折射出人性最本质的光芒——善良。作者是通过三件事来刻画老王的善良。首先写老王给杨绛先生一家送冰,车费减半且量大;其次写老王送默存去医院,不肯收费;最后写临终前给杨绛先生一家送香油、鸡蛋。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善良”呢?作者在文章中一再流露:第一,在送冰和送默存去医院这两件事上,作者这样写道: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和“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你还有钱吗?…。通过这两句话比较,是不是老王就是傻、老实,真的没有看出作者一家是“好欺负的主顾”?那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待被打倒的牛鬼蛇神,老王不但敢送医院还知道悄悄地说“你还有钱吗?”“不要钱”。看来老实的老王虽然穷、老、孤、独,但他不傻。尽管杨绛先生一家已经成了牛鬼蛇神,但老王对杨先生一家的态度并没有改变,这在那个夫妻、父子都敢划清界限的年代,实属难得。第二,在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上,作者是这样来描写老王的“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直僵僵”“镶嵌”“僵尸”等词的运用说明老王已行将朽木,离大限之期不远。老王没有什么亲人,临死前在置办好自己死后需要的“全新的白布”,剩下的东西,他能够想到的就只有杨绛先生一家。看来在老王心中不仅存在着对杨绛先生一家感恩之心,更把杨绛先生一家当做自己的亲人。
那么老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文中也有很好的交代。有“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的帮助,在那个年代“大瓶的鱼肝油”是很贵重的东西;有“我常坐老王的三轮”的光顾,照顾一个没人愿意照顾的瞎了眼的老三轮车夫;有每次使唤老王都不曾少给他一分钱的情谊……但作者的这些做法包含对老王的同情成分多,亲情的成分少,以至于当作者看到病人膏肓的老王时先是“吃惊”,并不是关心。后是“忙”,忙的一二十个鸡蛋数也数不清,恐怕这个“忙”,一方面是对老王的突然造访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也是看到老王将死的外貌感到慌忙,有怕的因素。接着是“强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了,不是发自内心的。在表示一连串谢意后,又是转身拿钱,作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老王此行的目的,只是一味的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看来在作者眼里只有同情。最后“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原因是“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事后,作者也去揣摩内心的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若干年后,作者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至此,我们再来理解“愧怍”。我们不难看出老王把作者一家当作亲人、付出了他最真挚的情感,而作者并没有把他当作真正的朋友,只是可怜他、同情他。作者并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去关心、爱护他,因此觉得愧怍。在文中杨绛先生一家把自己称作“幸运的人”,是呀,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反复被批斗,最终还是获得平反,相对于老王,杨绛先生一家的确是“幸运的人”,这个“愧怍”迟到了,我想这个迟到的“愧怍”,不仅仅是对老王的“愧作”,更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对民族、对国家责任的担当。
方向明,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沙河。责任编校:洪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86e7905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