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以“新浪网”为例

2023-01-11 07:2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新闻传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以“新浪网”为例》,欢迎阅读!
新浪网,歧视,性别,现象,传播
网络新闻传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以“新浪网”为例

作者:尹天琦 政泽宇 杨冬雪 战亚楠 耿佳新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2



尹天琦 政泽宇 杨冬雪 战亚楠 耿佳新

摘要:政府需发挥指导作用构建出公正客观积极健康的女性形象,提升女性话语权和社会地位。加强立法执法立法监督,完善法律的各项条文,起到对社会群众进行积极引导的作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女性,不要再用陈旧的观念来看待女性,认识到女性的风采。

关键词:新浪网网络新闻女性性别歧视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510240097

1、女性性别歧视现象出现的根源

1.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传为,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附属品”。在各个方面,都不如男性。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女性的地位仍受到歧视。

1.2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

社会化过程中,男女两性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为有差别的“社会性角色”。男性属于支配地位,身怀名誉和声望。男性是推动社会的进步的进步者,二女性只是被支配者,负责家庭部分。

1.3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变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当然首先要淘汰那些技能偏低的女性劳动力,而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保障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这导致了大量女性下岗失业,并且实现再就业也非常困难。

1.4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目标的变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企业并不对自己的盈亏后果负责,而是由政府统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那部分劳动,而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性别亏损,去为非市场劳动支付成本。因此,理性的雇主在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成本和收益后,会倾向于雇佣男性劳动力,认为这是经济的选择。

1.5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变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就业数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客观的经济环境,即当时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大。女性的大规模就业恰好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随着国家整个经济体制


的改变,劳动力的供求出现了矛盾。尽管中国目前的总体生育率已降低,但就业基数依旧很庞大,出于种种因素,选择男性的情况仍是很大。

2网络新闻传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内容

2.1国内外网络新闻传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的案例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被访者在应聘中受到歧视的人约占54.05%,没有遭受歧视的占45.95%。在求职中,60.70%的女性在企业单位应聘中受过歧视,38.61%的人受到事业单位的歧视。泰国女性当政,美女总理英拉受尽了歧视;环球网曾报道:泰国反政府团体多次对英拉当政提出质疑,甚至是人身攻击,而此引发了女性主义及专家学者的抗议。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公开发表过对女性性别的歧视,说生女孩给父母带来的压力大、生女孩的父母离婚率高等言论。因为事关女性歧视,且此言论为国内顶级学者、国家公职人员在学术场合公开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2女性平等权和受公平权被严重践踏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妻从夫纲等观念以深入人心,即使现在社会如何开放,人们还是难以改变这些封建思想。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是贤惠温淑、相夫教子。由此造成了多数企业对女性的“高要求”对待。女性自身也有错误观念和缺点,是女性面临歧视问题的内在原因。自己低估自己,畏手畏脚不敢与男性竞争,缺少担当。女性在大学某些录取方面也受限制,个别学校在女性身高、五官等方面的要求导致一些女性不能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这也就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女性在受教育方面低于男性,再就业上就成了女性不易被录取的原因。而对于女性执政受到歧视的分析则是:在管理上,女领导能力具有柔性的特点,在处理问题上更具人情味,不易达到雷厉风行的要求。在生活上,女性大多受家庭的牵绊,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3、带来的恶劣影响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3.1带来的恶劣影响

3.1.1以新浪网为例,媒体对女性形象的错误构建

网络媒体将女性塑造成“求助者形象”、“高消费形象”、“心理脆弱者”、“缺乏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的违法者形象”,网络媒体忽视女性,导致女性成为媒体的“缺席者”和“失语者”;从小处说是对女性的公平,从大处说是对人权的不尊重。没有提高媒介工作者性别敏感度,没有使网络媒体认识到整个行业的社会责任。

网络传播中女性歧视现象如引入大量女性身体暴露图片,将网络图片上的女性物化为性对象与观赏对象,物化售卖女性、差异、标签或矮化女性,“性感”“热辣”等充满性暗示的词汇被强化使用,对女性物化消费的隐蔽歧视等。又如近年来流行的“女汉子”、“软妹子”等个性和行为方式极端化的词语形容女性,网络广告中视觉化、商业化女性,文章用词中常出现“玩”“容易甩掉”等女性歧视色彩浓厚的词语。网络新闻传播中女性性别歧视现象,迷惑了大众,没有使广泛的社会群体了解并认识到这一社会现状。

3.1.2在设置相关新闻议题上,对女性的错误性解读

“情色化的身体”“另类话的求职”“畸形化的情感”等聚焦点也都呈现出对女性的污名化现象,没能让女性形象得到全面真实的体现。放大了女性负面形象以及对女性的误读和偏见,给普通受众的认识指引了一条错误道路,甚至导致社会偏见、习惯性歧视。令女性群体忽视了


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不能完善女性自我认知;不能使女性形象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得到客观、公正的反映。

3.2存在的问题

3.2.1歧视防护的影响面与渗透度不完善,大众监督不彻底

目前中国的大众传播中含有对性别歧视内容进行监测、分析、批判的专业载体——妇女传媒监测网。但其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终是不够,与宣传积极健康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形象,倡导正能量的网络传播,提升女性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目标相距甚远。

3.2.2媒体中女性歧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我国的法律目前关于男女平等、女性歧视的条例并无明确规定,只有男女平等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劳动就业上上,就是妇女拥有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中国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规并没有明确保护女性,限制人们的言语,直接导致了媒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追求网络新闻传播中女性歧视问题的解决,对引发社会上女性歧视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面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4.1 多角度看待问题并得到应对方案

站在大众文化批判者的角度做道德要求,正确认识女性,理解女性承担的多重角色,确定女性地位,维护女性的权益和尊严,为女性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空间。从网络媒体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操作性较强的改变,例如新闻媒体不能强化、暗示女性的传统角色,不能将女性描画为公共领域的附属者、活跃于私人领域的主角、被看的审美客体,同时改变其中存在的大量的歧视性语言等。

4.2 政府的表率作用

政府需发挥指导作用提高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及女性性别自觉意识,帮助化解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的误会,降低市场行为的负面影响和对国家意志的无性化形态的矫正。

4.3 加强网络防护,提高自我意识

网络传播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网络中将性别歧视改头换面,形式多样,只要稍有不慎就掉入歧视陷阱,对此我们应该有所警觉,采取可行性的方法,维护女性。只有综合各方努力才能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构建出公正客观的女性形象,扭转网络传播中女性性别歧视现象。

参考文献:

[1]张谊.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及其根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王馨怡.大众传媒视野下性别文化社会学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2011.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83c53ec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