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名词解释

2024-01-25 19:52: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礼乐制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礼乐,名词解释,制度
礼乐制度名词解释

篇一:礼乐制度名词解释(1)

礼乐制度名词解释( 1)文德、武功周公时,因商纣暴虐无道而去职,后西伯姬昌继位,奉行“敬德保民”重民兴教,殷民逐渐归顺。武王之世,迁殷遗民七族于蓟。并规定:非奉命不得用兵;同姓不得婚姻;长幼有序,老有所终,贫有所养;用天干地支纪日,配以十二(龙配辰,虎配寅,马配申,猴配酉,鸡配戌,狗配亥,猪配子) 内容:政治制度的最高原则和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国奴隶社会上层建筑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关系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主要内容包括德礼和刑罚两个方面。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把礼、乐、刑、政称为“四维”,提出了一套维护礼乐制度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周礼”。东周开始以后,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经济政治思想学术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东周以后,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确立,使西周以来的血缘宗法制的父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强化。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封建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孔子认为人们如果没有道德上的束缚,没有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那么社会将会永远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他主张恢复西周初期的礼乐制度,以“仁”和“礼”为基本原则来治理天下,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也主张效法西周,实行仁政。荀子和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富国强兵、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的思想。他们



- 1 -


的思想都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围绕着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儒家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仁政,反对严刑酷法;法家则强调依法治国,主张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官僚制度,并把富国强兵作为法治的根本目的。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爱尚贤,反对儒家的礼治,但又承认贵贱有别、长幼有序。

礼乐制度,即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用以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封建宗法制度的深刻影响,经过改革、变易和损益,已变成“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空言。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e20636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