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2022-07-17 20:01: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稹》,欢迎阅读!
元稹


背景就是建安时代,正当汉末天下大乱之际。小背景,是这首诗写于曹植的早期阶段,也就是曹丕被封为太子进而继承王位之前。

这一时期,曹植在政治上抱负远大,还没有经历打击和迫害,所以这个阶段的作品,以慷慨激昂、“任气”、“使才”为主。

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谢灵运描写山水景物,主要依据游览时所历所见,清新自然当时相当陌生化的一类语言,加以客观写实,精细描绘。所以在他笔下所呈现出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独立存在于人境之外的,从而独具魅力。在诗歌史上第一个把山水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的,写出了物和人的零度状态的,是谢灵运。他的笔下,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物就是物,山水作为视觉图形是完全用不着作者诠释的,当一个诗人在1500多年前,自觉或不自觉地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样的高度,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在诗歌史上,常常陶谢并称,然而,谢诗与陶诗一路截然不同,陶对于自然,多采用内视角和全知全能的俯视角,在物中注入较多的主观意念,表现意境。他写飞鸟必不是飞鸟,他写田园必不是田园,所谓言在此而意归彼。读陶诗,总觉得陶的精神姿态远比他的技术姿态突出,在印象中留下的不是田园之美,而是陶的自我独善、超越,读完陶诗,我们终于明白,呵,原来陶是一个在生活的意识、情调、哲学上,都远离了俗世的高人呢。

相对的于陶渊明,谢诗纯是视觉化的,平视和外视,他的诗中,只有“目击之景”,诗里的主角就是那些山光水色,没有“道存之意”,自我这个中心消解了。读着谢诗,慢慢地,我们的审美判断的重心,已经不知不觉地转移到自然之物(山水)的光彩、动静、音响上去了。谢就这样把物的愉悦呈现出来,这种愉悦不经过内心的调适,而是直接来自于外在景色本身的美感。于是,山水成为一个独立而自足的世界。 作者写黄昏之时, 钩深索隐,穷态极妍,在读者面前,茫茫暮色和淡淡云霞明灭聚散,芰荷重重叠叠,蒲稗相依摇动。诗人以细微、具体、真切的详写,达到强化共时性和空间的效果。透过他轻逸流动的文字,自然之物的光影、色彩、动态、温湿度得到完全彻底的释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ad18087cd184254b3535c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