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漏》解读

2022-04-23 06:3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教材《漏》解读》,欢迎阅读!
统编,解读,教材
统编三下《漏》解读

在同一个单元中引入两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实属罕见,在三下教材中,2728课(《枣核》)都是民间故事,可见此文体的重要性。在其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概括情节(借助情节示意图)、复述故事。

27

【题析:标题“漏”,可动可名,而此篇故事就在动名词性之间大做文章,体现了汉字的奇妙之处。民间传说是口头文学,古代,屋顶漏雨是平民经常遇到的场景,在夜晚的滴答声中,一家人夜不能寐,父母便给孩子讲“漏”的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语篇:“从前”是时间标识,常见于民间传说;事物标识有小胖驴,“户”集合量词指代住宅;人物有老爷爷、老婆婆。这些构建文本世界的要素,都是模糊呈现,并没有具体的指明,此功能是让听者自行填入熟悉的部分,这符合文本的最小偏离原则,也是口头讲述者控制听者心态的常用方法。 【段析:非常有趣的数词重叠应用构段:一户…:一个…一个…一头。“户”是集合量词,后面的个、头都是单位量词】

【句析:唯独对驴进行了描写,“黑脊背、白胸脯”凸显健美,“胖”则凸显膘肥体壮。这里的描写,是为后文做铺垫的。在讲述描写时,务必让学生清楚描写的功用所在,唯有在语境下,描写才能抓住重点,而不是泛泛而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语篇:“山上”“山下”暗示老两口所在的空间位置在半山腰。增加了两个人物,贼和拟人化的老虎。老虎关注的是驴的“胖”,贼关注的是驴的价值(“黑脊背、白胸脯”),这构成了故事发展的双线驱动】 【段析:类似首段,也应用相似的数量词来构段:一只…一个…一心…一心。与首段相同都是四个一,构成了一种音律美,这是符合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的特征的,韵律可以帮助记忆】

【句析:“山上住着…,山下住着…”和“老虎嘴馋…;贼手痒…”分别构成比较为主的排比句,其功能是暗示这两个角色间会发生一些事情】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爷爷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语篇:“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构成了文本世界的变化,这和上一层语篇世界中讲述者和听者所处的环境是一致的(大多数情况下,就像为止住儿啼,常给孩子讲“狼外婆”的故事一样),熟悉的场景容易引起共鸣,于是文本世界便透明如“真”】

【段析:描述老虎和贼的行为也是通过类似排比的方式进行,其功用同前】 【句析:虽然是凶猛的老虎,但拟人后的某些行为和贼非常相似,连胆量也变得和贼一样了:老虎和贼听到屋里人在说话,便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这种反差让听者感觉到新鲜感】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语篇:故事最巧妙的设置就在这里,在老婆婆的认知子世界中,“漏”指的是屋顶漏水,是动词,结合前面预设的“下着蒙蒙小雨”,老婆婆有这样的想法在情理之中。老虎和贼的心理描写依旧采用的类似排比结构,构句式完全相同,这也说明他俩生成的认知亚世界是相似的,“漏”和课文《咕咚》中的“咕咚”一样,被当作特殊名词看待了,结合老婆婆前面的表述“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漏”在他们的亚世界中变成了一种凶猛的野兽】

【段析:文本大量采用排比形式,甚至连心理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构式。这种构段式在民间故事中被大量采用,也是方便讲述者即便遇到记忆障碍时,也能根据构式现场生成相似的话语。民间故事与作者创编的故事不同,它在每次的讲述过程中会不断的根据语境和听众的反应进行调整,不断的精炼优化,甚至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雨越下越大。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擦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语篇:老虎和贼逃跑的过程包括三个场景,逃跑前,逃跑中,结局,是全文中最有趣的部分。通过排比分别对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而且随着场景的转变,他俩的认知亚世界中对“漏”越来越具象化“触觉:胶一样(旋风一样)→视觉:黑乎乎的东西→视觉+听觉: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对“漏”的也恐惧越来越强烈】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语篇:结局部分,首先叙述老虎和贼的目标——小胖驴——安然无恙。结尾部分则是独居匠心:让老婆婆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当然这个漏雨很可能是贼挖的窟窿导致的——不是重点),顺便再次证实老婆婆先前所说的“漏”指的是漏雨】

小结:维特根斯坦曾说过,即便狮子会说人话,狮子和人也无法交流。其根源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不同。老虎和贼显然没有漏雨的经验,即便在雨天,他们也想不到老婆婆话中的“漏”是指漏雨,这就导致了交际(虽然是偷听)中信息理解的差异,从而将一次偷盗行为变成了喜剧。所谓脱离语境的解读便是如此。

如果遭遇漏雨,给孩子讲讲这个故事,还真挺应景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8d967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