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

2022-12-09 16:2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欢迎阅读!
媒体,效果,传播,时代,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

作者:黄新格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3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匿名性的特点,让互联网上的每个人有了发声的机会,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微博、微信和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互动交往的新方式,不管是个人信息还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在这些平台上的内容都可以被分享、转发和评论,这些为用户生产内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效果;舆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成长起来,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的使用,新媒体在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以其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匿名性的特点让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有了平等发声的机会。自媒体如今活跃在大众视线中,更多的用户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记录、记录社会百事,实现与朋友和粉丝的互动。

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崛起,这些自媒体逐渐成为社交媒体领域里最具传播效果的新媒体平台。公众借助平台公开发表意见,使舆情事件不断增多。下面将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分析此事件中的传播效果,以及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效果的创新。 一、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回顾

2018102810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坠入江中。事件发生后,新京报发出新闻,直指是公交与逆行轿车相撞后才坠入江中,加之之前流出的系轿车女司机穿高跟鞋开车,使得网上舆论一浪高过一浪,纷纷指责女司机逆行。随后警方发布官方的调查报告,证明女司机的清白。

20日下午,@人民日报采用直播的形式,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发地直击救援情况,观看人数法343万人,并且在微博上持续跟踪报道,放开微博评论区,让网友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11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的黑匣子监控显示,系乘客与四季激烈争执互殴车辆失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官方微博以及网络V也转发该视频,至此该事件真相大白。

二、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舆论产生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发生后,各种关于坠江的视频以及此事件的评论不断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酵,加之新京报闹出的关于女司机的假新闻,随后事件出现反转,各大媒体官方微博转发报道让这件事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对此事的议论也就越强,形成了当时新的热点事件。 (一)媒体对此事件进行议程设置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这也就是说,从议程设置这一理论可看出,媒体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事件的态度,但是能够影响人们关注以及看待问题的深浅。

网络中,议程设置的主体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公众也能通过发布消息成为议程设置的承担者,这些消息同样对传统媒体有议程设置功能。[2]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发生后,随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一方面,传出的有关私家车女司机的假新闻,进一步吸引受众关注,使得网上的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网友指责私家车女司机,甚至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事件不断发酵。另一方面,各大媒体持续报道事件进程,直至事件结束。 (二)群体压力导致沉默的螺旋”[3]

1974年,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说,为了避免被孤立,人们在表达意见之前会观望周围环境的意见,当自己意见与周围环境意见相同时便会表达,不同时则保持沉默。[4]事件刚发生后,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在网上引起声讨女司机的舆论,此时沉默的螺出现,众多网友开始大胆指责女司机。沉默的螺旋爆发时,舆论会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而在网络时代,这种趋势通过网络公开表达,表现的更加的明显。 (三)新媒体时代的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

网络媒体的互动传播中,开放性让传受主体地位在角色功能、媒体使用、动因实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双向对等性。包含受众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传播主体具有交互性,新闻生产者的中心地位和权威开始被拉下神坛;受众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己设置议题,成为传者。[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事件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更为普遍,增加人们的关注度。

在坠江事件中,普通受众对这种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话题格外的关注,加之网络媒体的转发评论等一系列互动性方式,使得坠江事件舆论不断发酵,从对女司机的指责到坠江原因公布这短短的5天时间,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让舆论扩大,公众往往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就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之出现后真相 三、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比诉诸客观事实要更加具有效果和说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感性的、缺乏思辨的观点所形成的舆论,恰恰表明了在后真相时代大到不可知网络事实中,多元无知对于舆论的影响。[6]

从此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传统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依旧适用,只是平台由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不管是议程设置的主体还是意见领袖的人群都不断增多,这是新媒体表现出来的新特征。

但,网络传播需要的不仅仅是及时与海量、碎片化的信息,还需要有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严谨的作风和真实的新闻性。如何让受众在信息接受和信息生产过程中不再那么盲目,这也需要媒体和网络V的转变。意见领袖不仅仅是引导其受众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受众看清真相,而不是成为网络意见的附庸者。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199 .

[2]孙艺嘉.浅析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以微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86):58.

[3]韩旭.网络微博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融合与界限——范玮琪阅兵晒娃事件为[J].新媒体与传播的公共性建构,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219-229.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9-204.

[5]张慧:互动传播:网络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新特征[J].青年记者,201723):4-5. [6]李娜.后真相时代沉默的螺旋的出场语境与形态[J].青年记者,20185):6-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1f0e1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