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培养目标制订———以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2023-05-14 02:40: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培养目标制订———以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欢迎阅读!
常熟,工程,教育认证,理工学院,制订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培养目标制订———以常熟理工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作者:吕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常熟理工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如何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过建立和践行合理的培养目标制订机制,完善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237-03

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的培养目标

1989年,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在美国华盛顿签署,标志着工程认证作为一种全球化保障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互认制度的诞生。2006年,我国开始引入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方法;2013619日,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国;201662日,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国,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1]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发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2]2015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进行了全新界定:培养目标不再反映毕业要求,它描述的是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评价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

二、培养目标的制订机制的完善

我校原有的培养目标制订是由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教学管理机构共同完成的。首先,学校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各院系主管领导参加的培养方案专家组和工作组,提出制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基本框架。其次,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负责人,负责贯彻学校文件,组织学院各专业负责人讨论学校原则性意见,结合学院特点提出专业培养目标。最后,专业负责人向学院提交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副院长再组织包括行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培养目标进行审议。评审通过后再提交学校教务处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审查通过后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

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本专业对现有的培养目标制订机制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方面,将行业专家意见征求前置到专业层面上,加快反馈修订进度;另一方面,在专业层面上增加了广泛征求各方面(含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单位、专业教师等)意见的调查机制,通过增加调查样本的广度来保证反馈评价意见的合理性,修订后的培养目标制订流程见表1

三、培养目标的具体制订过程

(一)制订培养目标的讨论草案


根据201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草案,即在原培养目标的培养定位基础上,又增加了职业能力部分,具体内容见表2

(二)培养目标合理性调查

根据培养目标的修订机制,需要毕业五年及以上的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1.对毕业五年及以上的毕业生和行业单位进行合理性调查。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调查表(毕业生评价)中列出培养目标的五项,着重要求毕业生对五项培养目标及其分解二级子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完全认同5,基本认同4,一般认同3,基本不认同2非常不认同1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调查表(行业单位评价)是为了解行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合理性的整体评价,着重从行业单位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的设置合理性进行了调查分为五个等级:完全认同5,基本认同4,一般认同3,基本不认同2,非常不认同1

根据每个调查部分对该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确定该项培养目标的权重系数,最终获得培养目标合理性调查的权重系数矩阵。每项培养目标的权重系数总和为1

2.本次对毕业的20112012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调查108份,占毕业生人数的51.92%。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分析,求得毕业生对每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平均评价值。

3.本次对行业单位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调查22份。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分析,求得行业单位对每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平均评价值。

4.根据权重系数矩阵计算出各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值,若某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值大于0.7,则认为该项培养目标设置合理。

2是培养目标合理性加权评价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各项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值均大于0.7,因此,培养目标草案设定合理。此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和单位对指标4———职业发展的设置合理性整体认可度较高;学生和单位对指标2———工程能力的设置合理性整体认可度较低。在细分的各项二级指标中,指标4.2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行业环境能力合理性值最大为0.902,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培养目标中的职业发展能力设置的合理性高;指标2.3具有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论证、评估能力合理性值最小为0.777,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培养目标中的工程能力设置的合理性低。

(三)行业专家的建议

对行业专家采用座谈会和电话回访的形式获得他们对培养目标的建议,反馈意见如表3

(四)培养方案研讨会

学院召开研讨会,组织专任教师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反馈结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意见、行业单位和行业专家的建议进行讨论,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前后的培养目标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四、结论


2015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定要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3]。因此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变化,通过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申请过程,我专业修订完善了原有的培养目标制订制度,建立和践行了一套稳定有效的培养目标制订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1f0dc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