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孙朝庆 李贺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3期
【摘要】: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常规性的治疗,给予了患者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存在困难,传统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行业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政策上还未纳入医保范围,服务费用昂贵。社会工作从临终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末期的质量,链接相关医疗资源,推动临终关怀政策的发展,协调病患及其家属照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
临终关怀是一个沉重却又不断被提起的话题,临终关怀萌芽于17世纪初,它的提出与兴起源于西方。最早发起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英国护士桑德斯因为长期服务于晚期肿瘤病人,亲眼目睹了垂危病人的痛苦。于是在1976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临终重症老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中尤其是对临终重症老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护理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相关护理人员专业性缺乏、政策缺失,国家急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一、临终关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儒家文化理念束缚
传统的观念约束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首先是死亡观念,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大家对死亡的观念深深忌讳,往往会以“善意的谎言”来隐瞒老人的病情,但这种做法却难以提高老人生命末期质量,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对老人的关怀照料。二是孝道的观念,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及孝道观念使得病患家属保持着深度的治疗理念,认为只有挽留临终患者的生命才是首要任务,在主观上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感受,让老人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这是一种病态的孝道。
(二)核心型家庭数量的增多,使老人内心孤独感提升
目前的家庭多数为小型化、核心型家庭,成员为421模式即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老人的生活多数为空巢、独居。当老人进入临终期,子女在生活中难以对老人保持着高度的关护,而单纯以医疗来救助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多数老人生命末期所期待的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感情的凝聚和家庭的温暖。核心家庭中的子女数量较少,但需要赡养的老人却很多,在经济层面也存在较重的负担,一方面是老人最后生命的“孝道”,一方面是未来生活的经济负担,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7146b0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