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辍学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卷及其结果——基于个案分析的定性研究》,欢迎阅读!
辍学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卷及其结果——基于个案分析的
定性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辍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该文在对辍学青少年一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他们的社会化问题,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是辍学青少年实施社会化的正规机构出现了缺失;二是同辈群体承担起了对辍学青少年实施社会化的责任,辍学青少年的社会化出现了内卷的现象;三是内卷的社会化对辍学青少年的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 【关键词】辍学青少年 社会化 内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19-02
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我国的辍学现象依然很严重,一般在10%~20%。这就会产生大量的辍学青少年。学者们对辍学的现状、辍学的危害、辍学的原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关于青少年辍学后的发展问题虽有学者进行关注,但其研究成果却很少。对农村辍学青少年的社会化进行探讨正是关注他们辍学后发展问题的一方面。
不管社会对辍学青少年的评价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也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农村青少年的辍学,农村辍学青少年已经在中国社会中长成,在人们的关注下长成。他们已经完成幼儿期、儿童期的社会化过程,在即将开始并完成青少年时期社会化过程的时候,他们却离开了学校这个正规的社会化机构,进入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中,那么他们的社会化会是怎么样的?他们的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否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在辍学后的生存状态要么是待在农村无所事事,要么是外出打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辍学青少年最终都要走出农村,因为现在农业虽然能够满足他们维持自我生存、消费的需求,但是无法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本文正是以一位辍学后就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为例,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辍学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 二 个案简介
YL,19 岁,有一个弟弟,父母偶尔会外出打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差,初一上学期上完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年龄小,他父亲又是托关系,又是给老板送礼,才给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到今年他已经在广州工作了五年,每年只有春节时才回家。
春节期间,除了亲戚的应酬外,就是和那些打工回来的朋友一起玩,他们经常去网吧玩游戏,有时还在一起喝酒。吸烟更是习以为常,只要朋友一见面就相互让烟吸。朋友在一起会聊些各自打工的环境、待遇。当听到某个地方待遇较好、而且还在招人时,有的人就会换打工的地方。虽然YL 的工资每月只1000 多元,但是他不想离开原先工作的地方,不想失去一起打工的朋友,也不愿意去适应新的环境。
YL 工作的环境位于郊区,条件不好,工作时间长且工资低,消费水平高,每月工资几乎所剩无几。他每天都感觉很累,但又很无奈。在厂里,工头对他们的要求很严厉。他觉得压力很大,想回到过去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对学校仍持一种抵制的态度。他只想挣够了钱回家盖房子,在农村生活。
三 对辍学青少年社会化机构内卷的分析
“内卷化”最初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来的,之后另一个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在研究印度尼西亚农业变迁时引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他遇到的情形。在他们那里,“内卷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后来我国有的学者在分析农村教育、阶层、第二代农民工等问题时,也对内卷化进行了一定的阐释和应用。王春光在研究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时借用了内卷化的含义。他认为内卷化含义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城市社会不认可,或者不被城市社会所认可;二是对农村社会逐渐失去认可;三是逐渐转向对自己群体的认可,或者被自己群体所认可。
辍学青少年社会化机构的内卷化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逐渐或者已经失去了社会化的功能;第二,一定时期内未出现对辍学青少年实施社会化的机构,辍学青少年在学习社会文化规范时面临着危机;第三,辍学青少年和他自己所属的群体互相认可,该群体担负了社会化的主要作用。 1.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引起正规社会化机构的缺失
在访谈中发现,YL 经历了这样一条辍学道路:个人厌学——家庭的默许——学校的不闻不问——政府监督的缺失。
实用主义的思想对农民有很大影响,在上学这件事情上,YL的家长具有这种观念。如果他学习成绩好,父母很愿意继续让孩子上学;但是他学习成绩差,上高中的机会极渺茫,这时父母宁愿他提早退学。再有一个事实,现在大学生毕业也很难找到工作。而辍学出去打工却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因此父母对YL 的辍学有最终决定的作用。
学校是造成YL 辍学的又一原因。学校教师素质偏低、课程设置单一、活动匮乏等方面对YL 产生了推力。学校没有过问他辍学的原因。村民认为学校只考虑到自己的升学率而巴不得那些学习成绩差又爱捣乱的学生退学。承担着青少年时期主要社会化功能的学校却放弃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社会化。政府是保障青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政府对于退学的学生不予理睬,对农村的教育状况也缺乏实地的调查。这种不作为的行为使得辍学具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YL 实施社会化的机构的缺失正是在家庭、学校和政府三方面的作用下发生的。
2.农村辍学青少年社会化机构内卷的过程
辍学青少年离开了学校这个社会化机构,外出打工辍学青少年还脱离了家庭这个社会化的机构。当社会上不存在正规的社会化机构来指导这些青少年的行为时,他们会感到盲目、迷茫。同辈群体使他们找到了方向。这些辍学的青少年在一起时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亚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又进一步指导着群体成员的行为。辍学青少年开始认同群体内的价值观念、认同群体的情感,而这些价值观念又是他们自身所形成的,这就形成了社会化机构的内卷化。即同辈群体已经不仅仅充当游戏群体的角色,它成了辍学青少年社会化内卷的机构。这种情况在YL 身上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YL 刚外出打工时,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来自于同辈群体的“言传身教”,他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在打工期间缺乏感情上的支持,只能转而寻求同辈群体的支持,对同辈群体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很强。在YL 身上反映出来的是不想失去朋友,其实就是这种社会化后果的表现。同辈群体甚至对YL 的着装、行为都产生了影响,YL 说,他的朋友一般都是下穿牛仔裤、上身是黑色外套、留着长
头发、手上时常拿着烟。青少年这样的装束反映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氓的形象,但本质上反映的是这些青少年心理上的脆弱。 3.内卷的社会化机构带来的后果
辍学青少年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社会性断乳、社会价值观念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他们踏入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他们需要实施社会化的机构来应对这些挑战,内卷的同辈群体扮演了这种角色。
社会性断乳是指青少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摆脱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危机状况。当这些青少年产生危机时会求助于同辈群体,通过群体认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烦恼。内卷化的同辈群体本质来说是一种思想不成熟的组合,实质上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温床。YL 说,他们在一起喝酒时常是因为其中一个朋友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喝酒、玩牌成为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可见,这些青少年并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来应对生活中的危机状况,内卷的同辈群体并不能在所有事情上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辍学青少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后,虽然城市中不同于农村的新的社会现象、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为他们扩大视野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知识尚不丰富,从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中选择合理的东西就带来了困难。当他们没有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楷模可以效仿时,往往会选取同辈群体的价值观念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断,代之而来的是青少年在同辈之间的模仿和时髦的流行,这会形成群体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也许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对待吸烟的态度上,YL 认为那是交友的需要,他的朋友都吸烟,吸烟也是自己得到群体认可的标志,这种价值观念无疑会给他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任何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对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上,有丰富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人会比较恰当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青少年由于自身知识不足、经验短缺往往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辍学的青少年都是满怀希望地出去打工,当看到现实不是所想象的那样时难免会产生心理的矛盾,这时只好依赖于同辈群体的帮助。辍学青少年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受到同辈群体的很大影响,他们会遵循群体成员所采取的态度,而不管这种态度正确与否。青少年个人的理想会埋没在群体的态度之中,YL 对学校的态度、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就是这方面的反映。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学校、家庭这些社会化机构无法再承担社会化的责任时,内卷了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就突现出来了。同辈群体对这些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何消除同辈群体带来的弊端,引导辍学青少年的社会化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基于社会学研究伦理,对个案姓名进行了隐性处理。对该个案的调查时段为2010 年1 月13 日~3 月5 日。 参考文献
[1]仇小玲、徐敏.农村初中生辍学后的发展问题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8(1):3~6
[2]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解析[J].社会学研究,2004(5):96~110 [3]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fbce51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