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心理学论文》,欢迎阅读!
青少年网络心理学很值得研究,这里推荐一篇网络心理学研究论文。
要想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首先要研究青少年的网络心理。由于网络主体的身份具有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随意性的特点,青少年在网络我与现实自我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心理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网络心理领域有时可能更为剧烈一些。因为有些青少年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不被他人重视,希望通过网络世界表现自己的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恢复自信,实现理想自我。这些人往往期望值比较高,心理压力反而比较大,在网上如果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种心理冲突。
(一)求知与猎奇心理并存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中具有强烈的模仿、好奇欲望,致使青少年在涉足网络时具有求知与猎奇心理并存的特点。通过网络满足求知与猎奇欲望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猎奇需有尺度,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散布计算机病毒,这些行为就不能用猎奇来开脱了,它已违背了社会道德,甚至触犯了法律,要受法律制裁。 (二)自控与失控心理冲突
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自控能力差是他们的特点。由于“网络世界太精彩”,容易引发人的兴趣,使人的情绪调整到兴奋状态,而人的理智处于被抑制状态,人的心理被兴趣与情绪所左右。“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就是由于人的失控心理长期保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调查显示,全球有1140万人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其中青少年占很大部分,他们依赖网络,封闭自我。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使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等。 (三)自律与放任心理冲突
自律与放任心理冲突,表现在网络道德方面最为明显。道德心理一般表现为:一是担心自己因不道德行为而受到社会惩罚,自律程度与被惩罚的可能程度成正比。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被惩罚的可能性越大,人对自己的约束也就越大,自律程度也越高。二是担心自己的不道德行为遭到社会舆论谴责。自律的程度与社会舆论的监督程度成正比。监督机制越健全,自律程度越高。最高层次是自觉。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全出于自觉自愿,出于对道德规范的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延伸。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不可控制性,网络交往是不直接的暗箱式操作,被发现、被监督的可能性降低,社会舆论监督难以发挥作用,人的自律心理就会下降,而放任性心理则会膨胀。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这个方面表现就会更突出。 (四)随意的性心理
由于网络环境下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得性心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化。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在“伪性状态”(即上网者的真实性别与网上表现出来的性别特点不一致)下,性心理的情况就很复杂,随意性的成分更大一些。而青少年正是性生理成熟时期,他们容易受到网络影响而出现性心理随意及性道德迷失的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d9a126bcd126fff7050b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