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史记》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刘月娜
来源:《牡丹》2018年第36期
《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通过刻画历史人物来展现时代背景,通过研究《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本文分析了《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阐明了屈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旨在更加立体地展现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具有反抗强权的精神。但是,其性格孤高、自负、倔强,导致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才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史记》以列传形式单独且详细叙述了屈原生平,生动地展现了屈原的坎坷人生,由此可见屈原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通过研究《史记·屈原列传》,人们能够更加生动地认识屈原、走进屈原。 一、屈原性格特点
屈原作为一个立体的人,其性格特征也包括正面性和负面性。 (一)屈原正面性格特征
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尤其是在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赴会时,屈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由此可见,屈原观察敏锐,能够提前判断秦昭襄王的阴谋诡计。
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既痛心楚怀王之死,又认为楚怀王是非不分、听信奸佞小人,既忧愤又无奈,在楚国国都郢被秦国攻陷后,他选择投江而死。屈原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破家亡时没有选择苟且偷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与楚国共存亡,必然被后人铭记。即便屈原在政治上受尽迫害,甚至被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疏远,他依然不忘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誓与国家共存亡,他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也曾考虑过“远逝以自疏”,但是最终由于浓浓的爱国之情,他选择愤然投入汨罗江,将自己的灵魂与国家融为一体。 除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屈原的文学成就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离骚》作为叙事恢弘的长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作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离骚》的最大成就在于其独有的浪漫主义特征,通过神奇的想象和绚烂的文采,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享受艺术。《离骚》曾经被东汉《楚辞》研究者王逸尊为“经”,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史记》对屈原的描写是非常正面的,相当积极。司马迁之所以推崇屈原,是因为其个人经历与屈原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处。
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非常正确,因为当时秦国国力最强,如果楚国和齐国能够联合,可以守望相助,与秦国相抗衡。楚国疆域最大,而齐国财力最厚,如果楚齐联合,就能够与秦国奋力一搏。《史记·屈原列传》运用大篇幅描写楚国与秦国、齐国的关系,通过分析历史材料,人们可以以史为鉴,这也证明了屈原政治主张的正确性。司马迁对屈原的政治才能推崇备至,也源于屈原的高尚人格魅力。楚懷王昏庸无道,对联齐抗秦摇摆不定,对内听信奸臣而疏远屈原,导致屈原虽然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却没有得到重用。屈原毅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愤怒地控诉当时的贵族阶级——“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由此可见,屈原对当时楚怀王昏暗无能的统治大为不满。而屈原这时的境遇与司马迁的境遇非常相近,司马迁因为替李陵求情而惹怒了汉武帝,所以受到腐刑,这对司马迁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正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司马迁以屈原为榜样,从中获得精神动力,最终完成《史记》的创作。 (二)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 1.自视甚高,非常孤傲
屈原出身贵族,自视甚高,他追求的是世俗所不能接受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比较虚无,他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浑浊不堪。因此,其性格非常孤傲,这样孤僻的性格也造成屈原在朝堂上受到众人的排挤。屈原认为自己是忠贞、圣洁的,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尽管楚国存在奸佞小人,但是也有治国良材,所以性格孤傲逐渐成为屈原仕途的最大绊脚石。屈原自身自负,不愿与他人合作,导致其固执己见、缺乏团队精神,陶醉在自我的幻想中,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2.固执己见,不肯屈服
屈原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他尽管才华横溢,却并不会变通,所以在政治上屡遭排挤。在处理政治问题时,屈原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不顾他人利益,引起别人怀恨在心。这样固执己见,久而久之,导致楚怀王对屈原产生误解,心生反感。
由此可见,在政治场合中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情商,因势利导,审时度势,作出最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此外,屈原的内心非常孤傲,这就导致其自身非常孤独,尽管他具有高贵的血统,但是他认为“举世浑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让自己与其他人之间产生深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隔阂,也就无法促进屈原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也就造成了其自身的失败。所以,屈原政治道路的坎坷与其个人的性格特点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二、《史记》对屈原的人物评价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始终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来对屈原进行评价。首先,司马迁盛赞了屈原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看淡生死的高尚品质,所以司马迁对屈原心生敬佩。但是,对于屈原得不到国家重用,听闻楚国国都郢沦陷就愤然选择投江,司马迁并不赞同,因为屈原没有凭借自己的才能游说诸侯。在经过屈原自沉之地时,司马迁为他不能实现志向而悲伤,也为他的为人感到敬佩,称其可以与日月争光。《史记·屈原列传》的主要目的不是讨论屈原性格,而是通过深入剖析屈原的性格特征,来评价其自沉汨罗江这一行为。 如果当时屈原坚持游说列国,那么是不是就会有另一种情况?通过阅读《史记·屈原列传》,笔者发现,司马迁高度褒扬屈原的高尚德行,同时对其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司马迁非常敬佩屈原,一般情况下,列传都是在文末加以评价,而《史记·屈原列传》则是评论贯穿文中。对比两人的人生际遇,人们不难发现太史公钟情于屈原的原因。所以,司马迁在面对人生困顿时,并没有与屈原一样以死明志,而是选择隐忍苟活,即“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明了缘由:“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继承父亲遗志,完成《史记》的编纂,实现人生价值。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明确屈原之所以遭遇不幸,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性格缺陷。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失败的,而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无疑是伟大的。屈原始终坚持操守,始终深爱国家,爱国为民。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容不下他这样的人,最终屈原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屈原的正面性格成就了他的政治家身份,而负面性格也摧毁了他的政治家身份。所以,通过分析《史记》中的屈原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把握屈原的性格特点,更加立体、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屈原。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bc871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