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诗意》,欢迎阅读!
从行王昌龄诗意
导语:王昌龄的代表作《从行》诗意是什么呢?王昌龄的代表作《从行》是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作,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行七首 ·其四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注释⑴从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
曲,多是反映旅辛苦生活的。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⑶独上:一作 “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
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 “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 “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 “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⑽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⑾龙荒:荒原。赏析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事要塞 — —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之所以特别提及
青海与玉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 ”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多次作战的场所;而 “玉门关 ”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 “孤城 ”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 “孤城 ”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
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
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 ”是比较抽象的,冠以 “黄沙 ”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 “日暮云沙古战场 ”的景象; “百战 ”而至 “穿金甲 ”,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 “白骨掩蓬蒿 ”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
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 ”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知识扩展:杨炯从行从行作者: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注释①从行:为乐府《相和歌 ·平调曲》旧题,多写旅生活。②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
指皇宫。④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⑤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⑥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6882d2d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