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

2022-12-12 22:24: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学名词》,欢迎阅读!
美学,名词
1 、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

4、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5、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6、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7、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8艺术——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9、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0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11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12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13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14、美学研究的重大转向:

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美学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重大转折的步伐,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相应的是美学研究的内容也由主要研究“美”转向研究“美感”(审美经验

15"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研究方法:

1871年德国学者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通过实验、观察、内省、核对等方法对美学进行研究,称之为"自下而上"的方法,以区别于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以来思辩的、逻辑的研究"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经验主义传统,对现代心理学派的美学有很大的影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研究方法,两者应该共存互补。

这里的所谓"自上而下"是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美学方法,"""形而上"的意思,主要指传统的思辩方式,"""形而下"的意思,主要指具体的感性经验和实证方法。"自上而下"研究法,是美学家们经过思辩,通过观念去分析现实。后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传统的方法在19世纪受到了挑战。学者们注重从具体的现象出发,视对具体心理的量化研究

17丑四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18艺术技巧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9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

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

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20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我是自科学家。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1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4艺术丑:艺术丑作为艺术美的对应面,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它与生活丑不同,而且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艺术丑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也指技巧上的失败。另外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如园林艺术中的山石以“丑”为美。 25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26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27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 28心理距离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有影响的美的本质理论之一,认为美产生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保持的适当的心理距离,否认美的客观存在。代表人物是布洛。 29美在形式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仅在于事物的形式特征,即事物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视了事物内容的审美价值。如毕达哥拉斯学派。 31美在无意识说: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关于美的本质和根源的学说。认为美属于无意识,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美的本质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它夸大了无意识,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 38.巫术说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的依据来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弗雷泽认为原始巫术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弗雷泽把上述两种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因为它们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础上,即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就可以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 39劳动说:主旨是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含有三层内容:第一,“劳动先于艺术”;第二,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他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在人的具体审美趣味中,总是蕴涵着由特定社会生产力所必然决定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第三,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成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40、固定装饰:是指原始人通过刻痕、刺纹、凿齿、穿耳、穿鼻、穿唇等手段局部地且永久性地改变自身的自然形态,以期达到某种观念目的的装饰活动。 44悲剧的实质:在于主人公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就是精神取得了胜利。悲剧的本质在于由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

45喜剧中见笑的特征: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笑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6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我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也与此相关。 48艺术意象:并非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自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长的一种总和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有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 49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51《丑的美学》是罗森克兰兹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丑的美学,认为丑不仅仅陪衬美,也有其独立性,艺术可以“理想化”丑。他还顾及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丑的美学》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现代丑学的开启。 52.畅神说: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变得舒畅和愉悦。2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这种贯注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水乳交融。3“畅神说”体现出审经验的终极旨归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 53直观《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西方思想中,直观有另一种含义,指心灵心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54.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休。

55.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特殊心境,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5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57 审美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 58审美关系:是人类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既以感性的客观世界为中介,又能充分地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它是开展审美活动的基础。59.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60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61.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 62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63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64再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66劳动创造了美: "是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美的本质和起源的命题,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67(即“美的本质”或“美本身” 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就是凡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是使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和根据。 68美在形式:是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仅在事物的形式特征,即事物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忽视了事物内容的审美价值。如毕达哥拉斯学派。 69美是理念:这是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学说,主要代表是柏拉图和黑格尔,所谓“美是理念”,就是认为美是由理念决定的。

70、美是无意识欲望的满足:这是弗洛伊德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他认为,美感是从性感这一领域中延伸出来的,性的欲望及其在想象中的满足,是美之所以为美的本质和源泉。弗洛伊德的说法有明显的不足,片面夸大了性本能的作用。

71、“美在关系”:这是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美学家提出的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他提出关系是美的本质,美的东西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所谓的关系包括:事物的内在结构上的关系、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美在关系“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中来理解美。这种说法也有不足,所谓的关系还比较抽象统的,没有说明关系是怎样建立和产生的。美离不开关系,但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美,有的不美。因此这种说法有缺陷。 72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是从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养的人,对于艺术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73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74.贺拉斯的美育观:(寓教于乐)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及时美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又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75.席勒的美育观: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料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 76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

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

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77.自我调节:即人或自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论侧重于对行为控制的研究而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心理建构问题。78《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79、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80《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81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82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83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84“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85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86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87.艺术接受的动态三流程:指艺术受者接受艺术品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包括观、品、悟三个阶段。要求接受者先了解艺术品的表层意义,然后进一步了解艺术品的深层意义和创作者要达到的表现目的,即审美体验。不同的接受者、不同的时候,接受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88.艺术操作艺术操作是艺术生产全过程中,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生产行为。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赋矛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8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者通过操作在质料上留下艺术形式符号的痕迹、使意象完美地物态化和物化的技巧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形式静态地表现了艺术产的动态运动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90.艺术接受的“观”: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直观地感到有美的存在。种感受是浅层的。

91.艺术接受的“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92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艺术的纵向超越。

93.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94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


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

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9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显现出来,

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在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

的境界中去。 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

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122审美形态:

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

审美风9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是意象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

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

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它指的是审101、有我之境—其中的“我”以强烈12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

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105《美育书简》——是1975年席勒

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神、

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

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 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106、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124审美需要:

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有生命、

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107、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

2它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人不是机求。

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器,最忌僵化和片面化,应该是有血有程中,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肉,有独立的价值,有对于欢笑和幸福

实和新的显现。 的追求。一句话,他应该热爱美。审美

125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教育要培养人们对于美的热爱,从而感

构成并评价审美对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养象的审美关系当中,

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对生活的崇高目标。

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108、审美的人——是具备敏锐的审美

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生的真谛,

重要形式。 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

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126审美活动的二重性——主要指审

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追求的人。

109 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127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

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111.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

外在表现。 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

128、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

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活活动

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112.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

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

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一体圆融的状态。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性,

状态提升 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

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129.人的本己性

种最具本质性的特点。人活着,他就希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望能以最适合人性尊严的方式去生存;113.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

他也总希望能把自身所拥有的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人活动,

本质力量最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人一体的关系。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

的本己性。 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

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 130、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而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131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

通过审美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从而潜移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

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融为一体了。

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114、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 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 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

的作用尤其大。

115.反思判断力:不像规定判断力那样 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殊 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

寻找普遍。



116.反馈调节:原指通讯系统把发出的



信号重新收回,以便检验通讯目的是否



实现。在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创作者还



是欣赏者,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都要注意用反馈调节方式对自己的审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117.格式塔是指主体通过视觉思维把握到的有关对象的有机结构的整体。1理论十分强调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体性和创造性。2审美活动中格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地构成的结果。 118、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119.判断力:在普遍与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一种心理功能。

120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121审美澄明:1)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2)在这种境界中,

1 、美学之父: 4、美学学科 5、美学关系 6、美 7、原型理论 8艺术 9、美学学科 10、美的形象性 11、美的社会 12Aesthetiea 13、美学思想 向:

而下"研究方法 17、丑四 18艺术技巧

61.化育 62、化性起伪 63、意象世界层 64、再造性想象 66、劳动创造了美: 或“美本身 68、美在形式 69、美是理念 满足

72、马克思的美育观

107、完美的人 108、审美的人 109 艺术技巧 111.人生实践 112.人生境界 114、感知 115.反思判断力 116.反馈调节 118、无我之境 119.判断力 120、审美情趣 121审美澄明

12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

125审美经验 126审美活动的二重性 127审美趣味 128、审美活动无功利 129.人的本己性 130、自律性 131审美教育





67(即“美的本质”113.高级人生境界

70、美是无意识欲望的117.格式塔

14、美学研究的重大转71、“美在关系 15"自下而上""自上73柏拉图的美育观

(寓教于乐 75.席勒的美育观

74.贺拉斯的美育观:122审美形态

19美是多层累的突创: 76、亚里士多德的美育124审美需要 20、毕达哥拉斯学派: 21、美的客观性 24艺术丑: 25、美在愉快说: 26、美在关系说 27、美是理念说 28、心理距离说: 29、美在形式说 31、美在无意识说: 38.巫术说 39、劳动说 40、固定装饰 44、悲剧的实质 46、类似联想 48艺术意象 49、超验世界 51《丑的美学》 52.畅神说: 53、直观: 54.审美主体: 55.审美惊异 56.审美体验 57 、审美想象 58、审美关系 59.审美意识 60、审美意识

77.自我调节 78《论崇高》 79、利奥塔德 80《悲剧的诞生 81、罪孽说 82、焦虑说 83、荒诞 84、“狂欢化 85、人本主义美学 86、本质直观 87.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 89.艺术技巧 90.艺术接受的“观 91.艺术接受的“悟 92、超验世界 93.再造性想象 94、创造性想象 9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

9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

101、有我之境 105《美育书简》 106、怡情养性

45、喜剧中见笑的特征 88.艺术操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f183f9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