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满族“拟声语”民歌无伴奏合唱《鹧鸪、斡罗塞》》,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满族“拟声语”民歌无伴奏合唱《鹧鸪、斡羅塞》
作者:李莉 王硕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 要:满族民歌是满族古老歌唱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满族“拟声语”民歌《鹧鸪、斡羅塞》歌词、音乐、演唱形式和风格以及相应的满语语音、满文文字,内涵丰富,既保留了黑龙江满族民歌与其他区域的满族歌曲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保留了相关的古老的满族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是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遗存下来的文化的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发掘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满族;民歌;“拟声语”;黑龙江;文化
满族民歌是满族古老歌唱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黑龙江的满族民歌演唱艺术,起源于远古,植根于满族先民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也深植于其宫廷文化、萨满宗教文化和民间世俗生活之中。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留传至今,富有黑龙江地域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哈尔滨市依兰县,在历史上就是以“拟声语”和“俗语”演唱的满族歌曲的重要起源地和传播中心。
1 “拟声语”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的主题思想
以“拟声语”和“俗语”演唱“文字语言体系”的满族民歌,由于其拟声和俗语的鲜明特征,还与女真和满族的语言特点和文字体系有关。对以“拟声语”和“俗语”演唱的形式的满族民歌,早在清代19世纪,在依兰地区就有人开始对其进行专门的搜集整理和传授;从20世纪至今,在依兰及其附近地域,仍有民间的满语口口传承和满文文字传承,并有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从音乐、满语、满文、民俗、历史文化角度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目前掌握的早期研究者和传承者,是清代居住于依兰古城的赵通士,当时他是当地一位知名的、既懂音乐又通晓满语、俄语、日语以及女真文和满文的翻译人员。正是由于他的语言文字特长,加之对满族民歌的酷爱,他在搜集、研究、传承满族民歌、整理有关文字资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并把相对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以“拟声语”和“俗语”演唱为主要形式的满族民歌,经口口相传和文字相传,传授给了后人,形成了满族民歌传承的重要一支。通过“拟声语”的演唱方式演唱《鹧鸪、斡羅塞》(“拟声语”是满族民歌演唱方式其中的一种),运用提炼语言高级表达阶段的艺术方法、表达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进一步将满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传承和挖掘出来,从而加强满族民歌整体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
“拟声语”是古满族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古满族语言艺术包括:俗语、拟声语、文言语、术语这四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构成),它源自满族的文字体系语言之中。满族古文字体系创建于公元1150年,史学上被称为女真语,即现今称为的古满语。古满语既有语言,也有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字。这一传承在当今非常稀缺。在艺术史学学者的努力下,挖掘和整理了这一文化魁宝;“满族拼音体系”是明末清初使用阿拉伯文的拼音构成的“有语音没文字”的语言体系。虽然语音的记载方式比较方便,但是,经过长期的语言传播过程中,丢失了众多语义、本意以及语境。)满族古拟声语的艺术呈现了灿烂的北方民族文化。既古老、又崭新的值得挖掘和传承的一种民族文化艺术。
2 《鹧鸪、斡羅塞》歌曲简介
以“拟声语”和“俗语”为主要歌唱形式的满族民歌,总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无伴奏的满语“拟声语”的演唱。第二,铃鼓伴奏的满语俗语演唱。第三,满语叙事、抒情类完整的故事与情节的演唱。第四,满语特色歌舞神曲的演唱(满语)。第五,“神明祈福、“禳禬”之法祭祀类的演唱方式”(满语)。
《鹧鸪、斡羅塞》是采用“女真拟声语”来写作和演唱的。“拟声语”是女真语中的一种特有的语言特点。女真人对禽鸟的称呼往往采用模拟鸟儿的叫声,构成不同鸟类的称呼。春天里在美丽的海西女真人以人的歌唱与鸟儿的重唱,以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构成人与鸟儿的大合唱。《鹧鸪、斡羅塞》就是采用“女真文言用语”和“女真拟声用语”创作和演唱的。
从“拟声语”无伴奏四重唱的《鹧鸪、斡羅塞》的内容上来看:体现了“女真贵族歌唱艺术”的风格。在人与鸟儿的对唱中,布谷鸟的歌声、山雀的话语、鸳鸯的诗句、山鸡的演说,还有天鹅那委婉的歌声,构成了丽质天成——春之歌。 3 “拟声语”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的主要特点
传承了北方古满族民歌的艺术特点。是北方原住民民族歌曲。结合满语文言文的咏诵和行为、表情术语的不同表达,使得无伴奏合唱《鹧鸪、斡羅塞》这首满族民歌具有丰富的歌唱性和表现力。曲调、演唱、服装等富有满族风格,美丽动听、观赏性也很强。除了口口相传外,还有满文和汉文记述传承。
对这首歌曲的演唱特点总结如下:第一,感情淳朴。歌曲语言直白、词语的词缀表现力丰富、意义表达准确。第二,语法讲究。语义展开充分、词性的表现力强、情感术语的表述有层次分类。第三,声韵深远。以拟声语的方法来模仿动物、鸟声的鸣叫为演唱词语的构成。歌唱的语意直白而富有生灵灵性的表现。既有文言奏表的端庄,又有委婉述说的表述。第四,词语生动。音乐音域跨度大,表现丰富、动听;歌词有丰富的满族象声词,而且相同的词语,语韵有别,语言生动。第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演唱形式。 4 “拟声语”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的演唱方式
第一,以无伴奏为演唱的形式呈现了古老民族歌唱艺术的原生态。这是它的基本特征。第二,拟声语的“主唱”与“伴唱”形成了在没有器乐的北方民族,将演唱形式巧妙地以“应和、对答”方法,构成多声部的演唱方法。第三,拟声语是以“模拟鸟兽”的叫声,以及拟声器物、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打击器乐的声音见长。是民族歌曲演唱法中的一朵奇葩。第四,在《鹧鸪、斡羅塞》四声部无伴奏的歌曲合唱中,有满族古语言学者的传承,又结合了古满族贵族语言的“文雅之语”和“情感表述的俗语”使得歌曲的演唱更加生动。
5 “拟声语”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满族民歌歌唱的艺术形式。第二,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进一步整理满族民歌中“满语语言文字体系”的文化传承。第三,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所表现各方面内容,呈现满族生活方式和风俗与文化的历史变迁。第四,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将“口口相传”与“民族文字词语的遗存”相结合,确保满族民歌文化遗产的完整的再现。第五,通过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所蕴藏的歌唱、词语、文字等方面研究的拓展,使得文化历史遗存得以彰显和传承。第六,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为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关研究提供“活化石”。第七,通过演唱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活跃我省群众文化生活,发展黑龙江特色文化。
特别是以“拟声语”演唱的形式的满族民歌《鹧鸪、斡羅塞》既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也是当前我省群众文化活动中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特色艺术形式。从目前民间传承的情况看,其歌曲、歌词、音乐、演唱形式和风格以及相应的满语语音、满文文字,内涵丰富,既保留了黑龙江满族民歌与其他区域的满族歌曲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保留了相关的古老的满族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包括满族文学、诗歌、民俗多等方面内容,是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遗存下来的文化的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发掘的应有价值。特别是推广拟声语《鹧鸪、斡羅塞》传唱,有助于北方五小民族„赫哲、鄂伦春、达斡尔、锡伯、鄂温克‟对于北方古文化艺术脉络的回顾、参考与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d9e6f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