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铁杵磨成针

2022-03-27 05:17:5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铁杵磨成针》,欢迎阅读!
铁杵磨成针,故事,品德,崇尚,祖国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处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看见一个破庙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枚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李白听了恍然大悟。第二天,他就回到塾里读书去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旷课了。不论老师留下多少功课,他总是认真地按时完成。

唐朝开元十一年间,年轻的李白学识已经很渊博了,许多人都很尊敬他。但他并没有满足,经常外出寻师访友,游览名山胜地,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这年刚立春不久,李白便带着书僮,身佩宝剑,从绵州来到万县。一住下,李白就向人们打听这里谁的学问高,谁藏的书多,而且不惧山高路远,常常去拜访一些饱学之士。李白怀着谦虚求知的态度,从一些有学问的人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得到了不少罕见的书籍,于是就拿回客栈如饥似渴地学习。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满足,认为住在客栈里,往来客人较多,影响他的学习,很想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用心苦书。

一天,李白散步来到一座山下,看见山的四周都是陡壁,只有一条能过一个人的石梯,斜着向山顶伸去。李白看了一会儿,就试着用手扶着石壁,慢慢地向上爬去。到了山顶,李白往下一望,只觉头昏目眩,两脚无力。李白回到客栈,一夜不能入睡,隔壁又不时传出一阵阵吵闹声。李白想,这里如此不安静,怎能学习呢!山上的路既然很难走,那就一定没有多少人上去。如果能在山顶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学习,那真是太好了!第二天一早,李白又来到山下,当他上到山顶时,看到一块平台,他端详了一会,感到非常满意。李白就请人在这山腰上搭起草庐,然后把所有书籍、行李都搬到这里,勤奋苦读。

后来,李白成了唐代著名的诗人。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把这座山改名为“太白崖”,并在山下建立了一所书院,取名“白崖书院”,老师们经常用李白刻苦勤学的精神,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老婆婆要把铁杵磨成一枚绣花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只要功夫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事情如果不付出加倍的勤奋,是没有什么成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bdca0f852458fb770b56a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