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欢迎阅读!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考点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原则 (一)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项目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考点2: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及劳动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
具体内容
是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引致需求也称为“派生需求”
是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联合需求也称为“复合需求”
(二)劳动的供给原则和供给曲线 1.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2.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项目
具体内容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
应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
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1)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2)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二者的关系
考点3: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
(1)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为土地的数量一般不变)。 (2)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从长期来看是一条后弯曲线。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 项目
对市场的影响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1)包括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
(2)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1)包括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政府干预方式
(1)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可以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
垄断
外部经济
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
(1)税收和补贴
(2)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 (3)明确和界定产权
公共物品
(1)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产量低于最优产量
(2)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当现实经济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时,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市场失灵,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
型
考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和计算方法 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与国民总收入(GNI)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2)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①计算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运用支出法核算GDP,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四部分的计算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计算方法
考点2:储蓄—投资恒等式 项目 两部门
部门 消费者(居民)
企业 消费者(居民)
企业 政府部门 消费者(居民)
企业 政府部门 国外部门
储蓄投资恒等式
I=S
推导
三部门基础上去掉政府部门储蓄(T-G)
三部门 I=S+(T-G) 四部门基础上去掉国外部门储蓄(M-X)
四部门
(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2)从收入角度看,总收入Y=消费C+储蓄S+
I=S+(T-G)+(M-X)
政府净收入T。由于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即C+I+G+(X-M)=C+S+T,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考点3:消费理论和储蓄函数 (一)三种消费理论
理论
观点
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提示】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1)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2)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英国)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
入理论 (美国)
(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消费+储蓄=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β=消费的增量÷收入的增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a1a4e2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