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文本意识

2023-11-03 22:32: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要树立文本意识》,欢迎阅读!
树立,文本,意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 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中应注意强化文本意识,而这一培养目标也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可以说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而设置的,解答时一定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才对。 但是目前我们在对文本的阅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学生不重视对文本的阅读。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制,而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一般又比较长,有些学生便情绪急躁,不能专心致志地将文本仔细阅读,而是观其大略。只抓住只言片语,或依据文后题目凭主观臆断,盲目答题;其二,学生答题时不懂得回归文本。不少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时只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善于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又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所以尽管答案写得很多但却不能得分或不能得高分。鉴于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我们还应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意识。

一、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任何阅读文本,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无论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还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都会有一个中心话题,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应首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全文,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而这也恰恰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角度。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对阅读文本的考查,一般都是从对文本重点词语、句子的考查到分段考查,再到对上下几段概括总结然后逐步过渡到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上。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其中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我们的答题思想,命题人命题时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文章的中心,答案自然也与中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文本的主题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的学生答题离题太远就与对主题思想把握偏有关。

因此,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中心思想。比如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出关键性语句,像文眼句、中心旬、警策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富含哲理 的句子等。 总之,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事实上,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过程,正是一个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全面认识并把握了文本,才能准确地借助这种认识、把握,解决具体问题。 二、重视对考查题目的认真解读。 我认为这里的文本意识,除了阅读材料本身外,还应包括对阅读材料进行考查的题干本身。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由阅读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高考试题答案的标准化又。对命题者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命题者在拟定试题时都会有明确的命题意图,也就是说题干本身就会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诸如答题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当然这些信息都是隐含的,需要我们仔细阅读题目本身,认真分析才能得到。 例如2007高考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

2007高考现代文阅读取材于沈红的《湿湿的想念》,第21题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题干有很明确的提示,其中“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明显提示考生思考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与“沅水”各有什么关系,各具有怎样的意义。“结合本文”的要求更是提示了考生的阅读区域和答题范围。原文第2612自然段中分别有这样的句子:“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


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将这些相关语句加以整合,便不难得出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记忆里。

三、答案一定要回归文本。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从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等方面进行考查,这些都是从具体的文章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有一定的上下文作为答题的依据。总之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或整合,切记答案在文中一定要查有实据,绝不可有主观色彩。如果淡化或脱离文本,就必然导致“空对空”,解题时只能是盲目瞎抓,“跟着感觉走”

例如2006高考全国卷Ⅱ第五大题《绵绵土》第14题:“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牛汉在《绵绵土》一文中,借对绵绵土的回忆,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题干的关键词语是“哪些 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描写的”,题干给我们提示了答题的区域和答题的方向。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文章第5679段分别有下列语句:“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其中画线的词语就是本文所写绵绵土的特点。所以答案为: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例如2007高考北京卷《湿湿的想念》第20题:“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此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干明确提示要“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通观全文,此题的有效阅读区域在第711自然段,“水给爷爷三样东西”一句领起下文。通过分析文本可知,在文中,“湿”和水有关,也和泪有关,因文中有“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一句。和水相关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外在,所有的人事都发生在水边(8);二是内在,水有流动性,有性格品性(910)。和泪相关的含义也有两层:一是从客观上来说,人事有哀乐;二是从主观上来说,爷爷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将水的外在与内在、泪的客观与主观归纳概括,便形成“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四个要点。

总之,一切从文本出发,读具体的文章,问具体的问题,答具体的答案,这是解开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金钥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符合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设计原则的。记得南京师范大学的吴锦老师 曾经说过:所有的命题都是具体的,所有的题目都要 到文章中找答案,一定要从材料出发、生发、具体化。

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文本意识,要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悟透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解题的准确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97307ab90d6c85ec3ac6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