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小说和唐代诗歌的比较

2022-08-15 03:1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小说和唐代诗歌的比较》,欢迎阅读!
说和,唐代,诗歌,西方,比较
西方小说的兴盛和中国唐代诗歌的衰落的原因比较

西方是小说的发源地,自其起源以来便在这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兴衰,直至今日,西方现当代小说的优秀作品仍然层出不穷。而中国的诗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时期,辉煌一时,经人们口口相传,然而现今,诗歌的研究虽仍吸引着大批的学者,但诗歌对普通人的吸引力,早已不复昔日。是什么推动着西方小说日复一日,经久不衰的向前发展,又是什么,夺取了中国唐诗广泛的吸引力呢?的来说,西方小说与中国唐代古典诗歌的兴衰,与其所表达的主题,其目的读者和作者自身对于其作品的态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西方小说的主题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的穿透力。在具有社会性的广泛主题上,充分融合了作者的观点。而一部具体的小说,往往具有其社会现实意义。不是高屋建瓴的浮夸与辞藻的堆砌,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的掠影。它从社会从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取材,将反复俗子的生活以更灵活多样的叙述形式表现出来。即使在离我们极其遥远的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当时作品深远的现实意义。薄伽丘创作的《十日谈》与万提斯代的《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十日谈》中,作者对性行为的大胆描写,是对禁欲主义的强烈抨击。其中有爱情的悲与欢,有对智慧的阐述,有对女性的赞美……无不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堂吉诃德》中,没有大英雄,只有引人发笑的小人物,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学作品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西方小说中也不乏罗曼蒂克的悲喜剧。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为经典传诵的作品,并未脱离普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作品并非是上流社会的男欢女爱,而男女至少有一方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美国作家德莱赛的《珍妮姑娘》和《嘉莉妹妹》中,正是来自乡村贫苦人家的姑娘与上层社会的绅士的爱情,唤得了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由此可见,西方作家,凭借着自己对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迫使社会去改革,百姓去关注,使得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广泛的传播力。

再来看中国唐代的诗歌。盛唐的诗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中唐有著名诗人白居易。李白是浪漫主义诗风,杜甫和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王维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礼李白的是奔放豪迈,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其中对自然风光的让人沉浸其中,而《将进酒》的恢弘大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然而普通百姓是不会有他一样传奇的经历的,他们关心的是一家老小,一日三餐,而非“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气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慨叹。对他们来说“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奢侈的经历,“举杯销愁愁更愁”更是闲暇无事才有的情思。李白,豪迈浪漫,是天上的谪仙,百姓的悲欢离合,确实他所不能体会的。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三吏》和《三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然而,诗歌自身形式的限制使得作者不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的的剖析与描写,战争的痛苦,妻离子散的悲痛,在杜甫的诗歌中虽有涉及,但与西方文学《愤怒的葡萄》中对大萧条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恐慌和绝望的描写相比,社会影响性与深刻性还略显不足。而王维,作为田园派诗人,其诗洁净自然,意境高远,然而,他也脱离了大众之乐,大众之苦,而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中。

西方小说,基于现实,反映社会,关心大众,其主题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唐代诗歌,辉煌鼎盛,气势恢宏,却高于现实,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也往往脱离了一般百姓的生活.

其次,西方文学具有通俗性,其目的读者为普通大众,因为在西方,小说家是作为一类职业,甚至是事业,可作为谋生的手段。在《妇女的职业》一文中,弗吉尼亚·伍尔芙曾提到,她之所以成为一名作家,最初的动力是所赚的稿费可以买房子,买车,可以消费。在西方,许多作家都是靠着写作来维持生计的。他们必须写出更好大众文学以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使更多的人来买他们的作品。因此,西方文学大多是通俗易懂的,而作家也在不断创


新,创作出各类作品来迎合不同欣赏品味的读者。而任何人,甚至是没有收到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成为小说家,写出好的小说,只要有好的素材,深刻的思想。而在西方文化中,好的小说家是极其受人尊敬的,离我们最近,在当代最富盛名的要数英国作家J·K罗琳了。由于哈利·波特系列的大获成功,罗琳不仅身价倍增,名声大振,真是名利双收。细数历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小说家绝不在少数。我们不难看出,想要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靠稿费增加自己的收入的西方作家,其作品必须贴近生活,迎合普通大众的口味。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西方小说家会将读者的兴趣所在作为创作的重点。

而在唐代,诗歌作为一种高雅文化虽然也在普通百姓间流传,但主要是作为文人志士表达志向,抒写情怀的一种方式,其目的读者为受过教育的文人雅士。在中国唐代,诗人不是作为一种职业出现,而是一种官员的副产业。唐代没有专职的诗人,一些是官场失意,生不逢时,空有一番抱负的不得意之人,书法心中愤懑与志向;另有一些,看破世俗,清新欲,为自然之美所吸引而抒写自然风景之绚丽。即使是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的孟浩然也不能摆脱官场政治之俗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洞庭湖再波澜壮阔,也比不上诗人内心想在官场上大展宏图的心愿。就连超凡脱俗的李白也是在官场失意之后,才一吐胸中愤懑之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诗人在诗中所隐晦表达的这种心愿,是普通百姓所不能体会的。唐代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普通大众,而是大多为了表述自己的内心,抒写心灵体会,或是通过诗歌向当权者表露自己的志向。而这些,离普通百姓的生活,相差甚远。而在唐朝,诗歌之所以兴盛一时,离不开身处高位的人的兴趣爱好。但脱离了群众,便失去了长存的基础。

由此可见,西方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历时百年而依然保持着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继续扩大着其影响,与其主题的社会现实性与贴近大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小说家作为一种职业,更是为小说的推动和继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令人惋惜的是,国唐代的诗歌,辉煌一时,对后世虽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其社会影响力已然失去了大半,只是被束之高阁,供后人瞻仰与研究。西方小说在保持日益兴盛的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难道这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88ec33ee06eff9aef807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