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与家长沟通靠教育好孩子》,欢迎阅读!
如何与家长沟通教育好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今是老师难当。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一方面要求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子女,对其要“严”。另一方面,家长们“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很强。老师的教育行为稍微有些“过”,家长就不买帐了。所以无论老师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地方,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作为我们老师就必须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以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矛盾。下面“老师如何与
家长联系沟通”谈一些看法。 一、沟通的前提——了解学生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他来讲十分重要。因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班里有的学生平时看似很听话,但若与同学发生小冲突,就会大打出手;有的不出声,十分内向;有的平时虽然很调皮,小事不断,但每次找他谈话时,态度还是很诚恳,能够知错就改;有的个性强硬,有错罚他,他也不改。面对如此种种学生,在与家长沟通几次之后,就了解到,班里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初中,极少部分是高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的父母只顾赚钱,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长们也缺乏良好的理念来教育孩子,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自然会帮他们进行教育,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总是说“老师,你给我们管管牢!”因为文化不高,有些家长即使想辅导孩子也使不上劲。了解学生的家庭多了,就更能理解学生和家长,至少家长都是重视孩子的学习的,那么我们就有沟通的机会和希望。在家长会上就曾跟家长们说过,孩子是你们的未来,很能理解你们的实际情况,在学校老师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孩子,在家里也要请家长尽力而为,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了只有家校
联手,共同督促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沟通的原则——尊重家长
家庭、社会、学校一起构成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其中,社会是个大环境,也是学生成长的背景,家长和老师则是学生成长的具体指导者。尽管教师与家长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但是,由于在各自的社会角色、对教育手段的理解、与学生的亲密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也会产生许多
矛盾。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
老师与家长开展良好交往,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老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老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老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老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老师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以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对如何教育学生具有发言权,从而觉得高人一等,与家长谈话的时候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错时,轻率地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把孩子的错都怪罪到家长的头上。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有些老师会把家长请到学校大批一通,家长只能一味地赔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学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长勉强承认自己没管好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心里也会觉得别扭,从此对老师敬而远之,
尽量不与教师发生联系。这样,反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甚至对立,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学生犯错误解决问题的时候,顾及家长的面子、
尊重家长的感受,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良好教育。
三、沟通的桥梁——以诚相待
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
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家长的冒失和错误。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老师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这样,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
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真诚的老师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到那时,我们就不会为教育所累,而是在享受教育。让我们一起用“心”与
家长沟通,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0c5015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