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

2023-01-21 05:27: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欢迎阅读!
现象,传播,研究,网络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内容摘要〕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题中之义。

〔关键词〕网络传播;知沟;社会经济地位;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数字鸿沟 前言: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

当前,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种种神话中时,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数字区隔等)的严峻现实却已摆在我们面前。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分化问题。⑴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数字鸿沟表现在4个方面,简称数字鸿沟ABCD”Aaccess)指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渠道。互联网不仅需要信息基础设施,而且对终端用户来说,互联网接入价格由硬件软件提供接入费用及电话服务费三者组成,因此,社会经济差异是产生数字鸿沟的一大主导因素;Bbasicskills指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群体间信息智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互联网利用能力方面的鸿沟;Ccontent)指网上内容。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里,谁主导着多媒体、多语言的信息内容和网络信息产品,这些内容与产品又以哪些群体的利益、爱好为取向,最终决定了这些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鸿沟;Ddesire)指个人上网的动机、兴趣。不同的使用与满类型,决定了互联网用户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方面的鸿沟。

上述ABCD所带来的种种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社会、群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一个无法忽略的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题中之议。

知沟理论假设的文献回顾

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沟假设,其实质是对大众媒介普及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该假设认为:随着大众传媒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⑵假设以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SES作为考察媒介效果的变量(主要以受访者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作为SES的有效指标),尤其关注公共事务⑶、科技新闻等与公共决策、社会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媒介内容能否为不同社会阶层所平等获取。他们认为印刷媒介的中产阶级价值取向加剧了传播中的知沟现象。 知沟假设被置于社会变迁socialchange)的理论框架中,认为社会变迁以公共事务和科技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其进程表现为公众对某些观念或科技的不断接受——也就是社会学理论中的积累变化模式accumulativechangemodel。由于社会结构的次系统(如各社会体)之间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差异,某些次系统能较快适应变革,而另一些次系统反应较为迟钝,甚至一开始有所抵触,因此导致在接受变革能力和速度方面的鸿沟gap。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知沟假设揭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即:随着社会信息流量的增加,SES


群体获取媒介知识的能力和速度较快,从而与低SES群体之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此推论大众传媒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变迁具有深远的影响。 知沟研究的分析单元是不同社会地位群体的知识差异,其分析的层次主要是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社会或国家)或次系统(如社区),他们对知沟的解释更多地涉及社会构与整个社会秩序的冲突及维系的问题。1977年,艾特玛和克莱两位学者在个人层次上对该假设作了重大修正,认为个体获取信息的动机及信息对个体的功用差异,是造成知沟的另一重要原因。他们提议,从个体行为者的情境需求和动机角度解释知沟现象,从而在微观层次上开启了知沟研究的另一片天地。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b4ae6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