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个人小结

2022-05-02 08:5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个人小结》,欢迎阅读!
余杭,研修班,小结,骨干,高级


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个人小结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眨眼已经过去了11年。回顾在刚参加 5

中,当时受到教研员谢瑞元老师关心和指导,我不断的上公开课,写教学反思在短短的几年中能站稳了讲台。从2002年开始,余杭的课程改革给我进步带来了机遇,在教研员贺国标老师的帮助和关心下我汲取了课改的思想,听名师课堂,自己参与备课,开课,确实较以往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评价方式都略有提高。但是,我也有很郁闷的方面,那就是——年复一年的公开课的思路都是重复的,老师对我评价还可以,但是自己总是感觉没有长进。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不了自己存在改进的问题。

余杭骨干教师高研班给我机会到上海参加培训,让我有机会聆听了以顾泠沅教授为首的导师团的指导。此次培训让我终身难忘。 一、头脑风暴——了解“三段两思”

最近的几年,我校校本教研经历了由问题为中心的探讨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探讨模式。但是都经历了一个瓶颈的问题。尤其是教师教学平相对进步的今天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出现了一些难度。比如课堂的改进从什么地方着手,学生的活动以什么活动为核心,教师的教学手段的改进标准是什么等等。

我在上海听了专家的报告给我对大的感受就是他们为我们今后校本教研的改进提出了出路。本次研修中所提出的“三段两思”的研修模式非常适合学校的教研改进。改进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课例,改进的手段在于课堂观察。虽然现在我们对课例还比较陌生,但相信通过学习我们能在实践中学会其基本的流程。其次,在课堂观察的一些技术指标还可以加强应用。上海的学习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对我比较有感受的地方太多了。然而,初中教学有一定的特点,教师的责任心比教学水平的重要心更为突出。作为老师老说,改进教学方式是永不抛弃的义务,所以我有了尝试的冲动

二、建模思想——亲历“三段两思”

第一阶段的课例研修是在余杭镇中,王洁博士和贺国标老师指导了我们这次研修活动。参加上课的老师有余杭镇中的四位老师,其中杨燕飞老师上三轮课,其他三位老师各上一轮。具体安排是上午听课,下午录课堂实录、研讨改进措施。



1




杨燕飞老师是个职初教师,她的三次教学我们是直接跟进的。杨燕飞老师选择的课是《地球的自转》第一次上课学校内部没有进行磨课,完全是由其本人完成。本次研修的主题是老师该为学生的建模提供怎样的支持,在研修过程中学员的讨论是很激烈的,主要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要研修专题如何联系起来,如何能得到改进的措施。我个人把本次研修的主题与个人研修的主题结合,通过三次课写出了“学生交流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对《地球的自转》一课的教学析”一篇体会,我重点是针对课堂实录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一些数据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分析。本次研修最后的主报告就采用了我研修的这些成果,作为其中的一块主要的内容。第一次研修的过程,我主要是体验了“三段两思”的过程,初步体会和实践了如何课堂观察、如何做教学实录、如何寻找证据、如何改进教学、如何形成结论等。 三、交流策略的改进——再历“三段两思”

第二次研修主题的地点是在临平三中,研修的主题是“针对科学探究变量的有效处理和寻找——基于经验“分层筛选假设”。本次研修中我把个人的研修主“如何促进课堂交流”加入到这次的研修中去,目的是想在个人研修过程中能受到专家的直接指导。

本次研修中我上了两轮课,课题是《动能与势能》因为这次研修主要的专题是控制变量,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是为这个专题而准备的。第一次上课是在本校上的,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符合研究主题的问题就是没有引导学生去猜想、筛选猜想、变量和变量的控制。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有活跃,也达不到促进课堂交流的目的。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比如1、导入的提问要高效2探究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有层次。3探究的程度要与学生的认知条件相适应4小组的交流要有组织和秩序。5学习任务单的问题指向性要加强,让学生容易读懂等。这些建议给我帮助很大,在临平三中的第二轮上课中我就改进了。比如1课堂导入部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交流更加有效。2、在探究环节,学生的猜想说的很充分,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有效的实设计3、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异思维,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各有侧重。4、课后的评估和学生访谈显示课堂的教学效率较好等等。这个过程我受到了上海导师、教研员和学员的共同帮助才使这次研修顺利完成。虽然体会很肤浅,

2




但毕竟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下去。 四、我的反思

1、课例研修让我明白了什么?

课例研修让我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实录去寻找我们改进教学的证据。 2、我的困惑在哪儿?

课例是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关键事件,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多的模式是先确定主题再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我感觉缺乏生成性和偶然性。由于本次活动也是这种模式,因此我觉得比较大的困难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与研修主题相关联,从而得不到我想要的结论。 3、我希望能在哪儿突破

我觉得突破的地方还是在课堂中偶发事件、生成性的事件或者在教学中问题比较集中的专题。 4、后续研究的方向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8552e2551810a6f52486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