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形象之我见

2023-03-11 13:2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方鸿渐形象之我见》,欢迎阅读!
形象,方鸿渐
方鸿渐形象之我见

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 是钱钟书先生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也是个性鲜明的人物。“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 常从他眼里看事, 从他心里感受”因此, 读者在读《围城》 , 很容易和方鸿渐一起感受社会人生的困惑, 一起走出走入人生的围城。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中折射着作者所熟悉的某些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尽管小说有些描写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但方鸿渐不是喜剧人物, 而是悲剧人物。作者用心良苦, 嘲讽他胸无大志、软弱、懒散、玩世不恭、爱面子、健忘等国民性的弱点, 并说明方鸿渐的病态精神和心理, 乃是病态的社会 造成的, 同时也肯定了他值得肯定的一面, 严肃地否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方鸿渐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他应多层面地考察, 从不同角度加以审视, 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典型意义。方鸿渐以接受传统文化为主, 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熏陶, 他是带着新旧时代交替的过渡性色彩。抗战时期,他从欧洲留学归来。当时内忧外患,国难当头, 他虽然有爱国之心, 却没有与当时大部分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一道投入抗战大潮之中, 而是徘徊游离于抗日救亡之外, 在中间道路上彷徨, 走着逃避现实斗争、追求个人安逸的人生道路。他对人生的看法有着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色彩。这和大学时期他就接受叔本华的思想影响有关。

方鸿渐生长在“江南一个小县”,那里出名的行业是打铁、磨豆腐、抬轿子, 名产是泥娃娃。一般青年上大学都学土木工程, 可方鸿渐不学, 而从社会学系转到哲学, 最后转入中文系毕业。方鸿渐的父亲是前清举人, 是小县城里的大绅士。长期的封建教育、封建家庭的耳濡目染, 使方鸿渐形成了软弱屈从的性格, 缺乏远大志向, 慕虚荣、爱面子。他有轻浮的一面, 但还属于善良的知识分子, 也不乏爱国之心。他具有江南书生的气质, 文雅、潇洒, 尊心较强。他在欧洲混了几年, “既不抄敦煌卷子, 又不仿《永乐大典》, 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 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 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 伦敦、巴黎、柏林; 随便听了几门功课, 兴趣颇广, 心得全无, 生活尤其懒散”。到了“第四年春天, 他看银行里只剩下四百多镑, 计划夏天回国”“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 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吗? ”因此“买张文凭去哄他们”, “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方鸿渐买假文凭, 只想哄二尊, 不想借此去欺世牟利。他弄了个美国博士, 并且“到照相馆里穿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 照了张四寸相, 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而且在“信上千叮万嘱说, 生平最恨‘博士’之称, 此番未能免俗, 不足为外人道”方鸿渐的出国留学, 无非是为了镀镀金, 根本没想下功夫学。作者对他在国外留学表现出的惰性是讽刺和批判的。方鸿渐自己也“觉得自己子虚乌有, 像五更鸡鸣时的鬼影”。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是:你不讨厌, 可是全无用处”在人生的旅途中, 方鸿渐陷入“围城”之中,一次次被围困, 屡屡遭到失败。在腐败的社会, 在新懦林中, 在勾心斗争的倾轧和角逐中, 他愈来愈失去了自信力, 耗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而一事无成, 一无所得, 他成为一个多余的人。

小说从方鸿渐接触的一些畸形人物和腐败的社会的横断面, 写出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小说展示的社会人生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论事业、婚姻、家庭皆如此, 就是人与人之间也如同围城一般, 难以打破心理隔阂, 以沟通感情, 难以互相理解⋯⋯“围城”现象是现代人生的反映。《围城》现象的起因在于人的某种根性——欲望和追求的无止境和难以满足。方鸿渐的困境是他个人的, 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困惑。方鸿渐感慨道: “老实说, 不管你跟谁结婚, 结婚以后, 你总是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 换了另一个”

在爱情的围城中, 方鸿渐表现出了软弱、优柔寡断, 甚至不负责任的行为。他知道苏小姐爱上了他, 而他并不爱苏小姐。“他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 比两条平行的直线, 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 拉得怎么长, 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他真正的意


中人是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可是他不敢跟苏小姐告白, 一是没有勇气, 二是怕伤害恩威兼施的苏小姐。结果在苏小姐的紧逼之下, 不得不说出自己另人所爱。苏小姐如大梦初醒, 上翻脸, 继而又离间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关系。当方鸿渐冒雨去见唐晓芙时, 遭到冷遇和连珠炮般的数落。方鸿渐明知道唐小姐误会了他, 可是他却没有勇气辩解清楚, 也无意表白自己对唐小姐的真诚感情。听凭命运的安排, 将错就错。偏偏在方鸿渐因失恋心情最坏之时,佣人将唐小姐的电话说成苏小姐的。方鸿渐立即火冒三丈, 对着电话厉声吼道: “咱们已经断了, 断了! 听见没有? 一次两次来电话干吗? 好不要脸!⋯⋯ ”这个误会, 将他和唐小姐和好的希望全打碎了。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也不会主动和方鸿渐和好。方鸿渐余情未断, 希望唐小姐有所表示, “言归于好”, 但他又极爱面子, 不肯有任何行动。因此, 他轻而易举就失去了意中人。而令人深思的是方、唐的恋爱阻力, 不是来自门第观念, 也不是金钱厉害,也不是来自封建礼教。他们敢于冲破一切习俗, 但是他们却无法克服自身的弱点: 清高、爱面子。他们都不肯主动沟通思想, 取得对方的理解、信任,因而造成终身遗憾。在方鸿渐与苏小姐、唐小姐的爱情纠葛中, 作者实际上嘲讽和批判了方鸿渐的懦弱、爱面子等弱点。这些弱点造成的恶果, 他只好自食了。

小说还有好几处写方鸿渐的“健忘”, 如“下船不过六七个钟头, 可是船上的一切已如隔世”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的时候, 他差不多已将曾经热恋过的唐晓芙全忘了。有一天, 柔嘉提起唐晓芙, 方鸿渐竟无法回味数月前如醉如痴的情形和过往的忧伤, “缘故是一年前爱她的自己早死了”。健忘是国民性的弱点, 是不敢正视自己的懦夫性格的人的共同特征。方鸿渐也不例外。

小说也肯定了方鸿渐值得肯定的一面。方鸿渐没有完全失去人间的正气。因此, 他看到了一些龌龊、俗不可耐的人和事, 十分反感。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 惜自怜, 愈想愈懊悔这次的来。与李梅亭、顾而谦为伍, 就是可耻的堕落”来到三闾大学后, 他的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这里充满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的文化思想毒瘤。校长高松年, 挂着“老科学家”的招牌, 以办教育上爬, 他灵魂猥琐, 老于世故, 善搞权术; 李梅亭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他囤积药品并以高价卖给学校, 赚黑心钱; 褚慎明是个欺世盗名的空头哲学; 汪处厚是仗势欺人的官僚子弟。和这些不讲信义、不辨是非、各怀私心、拉帮结伙、尔虞我诈的人比起来, 方鸿渐确实还属于诚实、善良的人。他讨厌这个学校不搞学术而搞权术、不搞业务而一心想升官的坏风气。他想洁身自好, 而环境不容他; 他满腹牢骚, 只能忍气吞声。在三闾大学, 方鸿渐处在进退维谷, 困难重重的境地。赵辛楣由于与汪太太亲密谈话, 被人误解, 愤而离开三闾大学。方鸿渐失去了靠山, 更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这样也促使他与孙柔嘉很快地进入“婚姻围城”

开始方鸿渐认为“孙小姐有她的可爱, 不过她妩媚得不稳固; 妩媚得勉强, 不是真实的美丽”但是赵辛楣常拿孙小姐跟方鸿渐开玩笑, 开得他“心里有了鬼, 仿佛在催眠中的人受了暗示”。而在孙小姐方面却正布下天罗地网, 要猎取方鸿渐。赵辛楣曾屡次告诉方鸿渐说孙小姐这个人“很深心”, 方鸿渐听后并不在意。在三闾大学, 孙小姐先让方鸿渐替她出主, 回绝陆子潇的求爱, 表现得“太像个无知可怜的弱女孩儿了”方鸿渐并没有觉察到她的用意, 而仅仅把她看成单纯、没有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女孩儿。实际上要论经验, 方鸿渐远不如孙柔嘉小姐。《围城》对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一事的描写, 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他们共进“婚姻围城”, 方鸿渐发现孙柔嘉变了。实际上孙柔嘉订婚前后就有不同: 订婚以前, 常来看鸿渐; 订了婚, 只有鸿渐去看她, 她轻易不肯来”。方鸿渐觉得“她还是很陌生的”。由于方鸿渐社会经验太少, 不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 对人情世故了解得太少, 至连自己的未婚妻子也不了解, 而反倒认为可以取消结婚前的恋爱, 这实在是一种倒退, 种落伍的想法。他甚至觉得自由恋爱的婚姻, 还不如封建家长包办的婚姻。方鸿渐说: “老式婚姻干脆, 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这些议论都说明他的思想保守、倒退, 跟不上时


代的发展, 他的思维有时不像现代人的思维, 他的言论是时代落伍者的言论。

方鸿渐、孙柔嘉婚后, 刚开始吵架还“像夏天里的暴雨, 吵的时候厉害, 过得也很快”, , 互相之间筑起一道围城, 没法沟通和理解。而生活本来就是不平静的。孙柔嘉的姑母总设法干涉他们的家事; 方鸿渐的父母、兄弟妯娌总设法要孙柔嘉恪守繁文缛节, 否则对她评头品足, 造成许多磨擦。这都给方鸿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他成了围城中久困的一个兵。

然而小说也描写命运曾给方鸿渐提供过坦途或上爬的机会, 但是他都放弃了。第一次机会是苏小姐的求爱。苏小姐是政务院参事苏鸿业的女公子, 里昂大学的博士, 有头脑有身份, 长得又漂亮。如果方鸿渐接受苏小姐的爱情, 在各方面肯定会好一些的, 但是方鸿渐没有考虑这些。他尊重自己的感情, 对唐晓芙一见钟情,真诚相爱。第二次机会是在三闾大学。方鸿渐凭自己的良心办事, 没有在履历表上填写假博士的学位, 他的身价因此被贬, 但他一点都不后悔,反倒更加鄙视靠招摇撞骗过日子的韩学愈。第三次机会是孙柔嘉的姑母在大工厂身居要职, 如果靠上她, 也能有机会向上爬。但是方鸿渐要的是人身自由、人格独立。不愿意靠孙柔嘉的姑母过舒服日子。结果在孙柔嘉的姑母的挑唆下, 方、孙的家庭纠纷激烈, 最后他们夫妻关系破裂。从这些方面看, 方鸿渐虽然在爱情场、名利场失败了, 但他不受别人摆布、凭良心处事, 这一点还是可贵的。并且,方鸿渐还是有爱国之心的, : 他看见上海租界的巡捕横行霸道, 心想:上海这地方比得上希腊神话的魔女岛, 好好一个人来了就会变成畜生”回上海之后, 他得知沈先生沈太太投敌汪伪作了汉奸, 便立即写信通知在国防委员会的赵辛楣。方鸿渐固然不是那个时代的进步的知识分子, 但他还属于一个尚未耗尽人间正气的,是个有爱国之心的知识分子。作者对他的这方面是肯定的。

方鸿渐、孙柔嘉夫妇决裂性的争吵之后, 方鸿渐已经身心疲惫了, 精神麻木了, 他也更加孤独了。正当他刚刚睡着的时候, 小说意味深长地描写道: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 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 等夜深人静, 搬出来一一细数: ‘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小说启迪人们应该选择新的人生道路, 丢弃国民性的弱点, 重新铸造自己的灵魂。即使不能成为时代的先锋, 也应该与时代同步前进, 总不能做时代的落伍者。而要改造病态的国民灵魂, 必须首先改造病态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 方鸿渐的形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反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6e2968011ca300a6c390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