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情怀

2022-07-08 10:00: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情怀》,欢迎阅读!
苏轼,浅析,情怀,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情怀

作者:苏盛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5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是北宋词坛最耀眼的明星,其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风格特色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全方位展示了士大夫文人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面貌。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词作中浅析他的人生情怀。

一、苏轼的词作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苏轼出生于官宦世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忠君爱国的思想从小就根植于心。北宋统治者为了避免唐王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以文官带军,将财权和军权集中到中央,最终导致北宋边疆动荡不安,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苏轼来到宋辽边地的密州,畅怀忧虑之情,渴望杀敌报国,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大队人马簇拥,深得民心,具有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这正是词人自我的写照。那种渴望建功报国的豪迈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异常苦闷。但他的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却不泯灭,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首词语言精练、富有特色,虽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感叹。整首词意境雄奇,风格豪迈,沉郁而不低沉,仍旧是渴望建功报国之吟唱。 二、苏轼的词作抒发了真挚的亲人朋友之情

词是一种文学样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宋词大多抒发的是文人和歌女之间的嬉戏之情。但苏轼的词作中涉及家人、友人真挚情愫的却很多,可以说比较常见。如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人运用想象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情绪和神话传说融合一起,在月阴晴圆缺当中,渗透了辩证的哲理,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亦是对人生中无不散之筵席的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3154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