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欢迎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生活在自然存在和经过先辈改造了的环境中,这是一种能够清晰感觉到的现实环境。现在,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得以在感受外部世界方面自我扩张。在不知不觉中,人们总是习惯于接受和理解来自全球四海的各种媒介信息,生存于大大超出自身可以亲身感受的现实环境的另一种环境中。这种环境不是实实在在能够感觉到的事件或人、物、直接听到的观点本身,而是关于它们的复制符号或摹写。它是与现实环境并存的拷贝世界或象征世界。’但是,由于现代传媒及时迅速、无所不传、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方式,使得依赖传媒往往可以满足我们了解更多信息的需求。人们便心甘情愿地将传媒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作为自己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和自身行为的重要参照体系。“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便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特有社会现象。 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最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代表性人物是李普曼,其后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更广范围的阐释和论述。
一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说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较早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这一特殊信息环境。他在《舆论学》中指出:现代报刊等新闻媒体乃是人们接触超越视野以外环境的主要工具,媒体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这样,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媒体所提示的“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的反应,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传播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同时,李普曼还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在社会生活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虚拟’这一媒介进行的。” 李普曼不但指出了现代社会信息环境替代客观环境的现实,而且指出这种替代的结果除了影响人的认知行为外,也会影响现实环境,使现实环境无形中涂抹上信息化的色彩。 二 藤竹晓关于“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论述
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在1968年就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并且指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最初并不见得能被重视或普及,可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藤竹晓曾经写道:……人,是环境的主体,应当靠自己的力量确认自己的环境。但现状却是,人只能依赖于信息环境及其赋予的定义而生存。在这样的现代环境的结构下,有时人就会被信息环境、虚拟环境所欺骗。
藤竹晓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明确指出:人们依赖信息环境但却无从辨认其真伪,因此信息环境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可能误导甚至欺骗人类。 三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影响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与其说是传播的内容,不如说是传播媒介本身。由以上各位专家关于“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理论性探讨及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确认,“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已经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1、信息环境能够多角度广范围地囊括或反映庞杂的现实环境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2、由于人们往往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行动,人们将信息环境很多时候当成现实环境本身来看待,使得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 3、由于人们是根据信息环境来认识环境和采取适应环境的行动,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拟态环境”的特点,即现实环境的信息化趋向。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与挖掘社会现象来具体探讨这一问题。 二、实证反映与分析 一 媒介化生存的现实
目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通的一种生活工具。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拥有电视和电话,3/4强的家庭拥有录像设备,一半以上的家庭与电缆相连,约l/3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媒介的拥有数量也已基本普及并呈明显的增长势头。 大量拥有大众传媒的同时积极接触大众传媒,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曾经这样介绍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美国人平均几乎把日常生活中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98%的美国家庭有电视机,这些电视机平均每天有7个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美国成年人中有75%的人要看报,大约每天花费30分钟的时间;美国99%的家庭和90%的汽车上有收音机,每天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约有1亿5000万小时;加上用在杂志、书籍和电影上的时间,美国人每天花在大众媒介上的时间数量之大,是很明显的。 广泛接触媒介并非美国的特殊现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接触大众传媒都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日平均媒介接触时间的调查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每天的媒介接触时间为4.4小时,中国人为3.7小时,这只是直接接触五大传统传媒的时间,还不包括人们观看电影和录像、听唱片等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时间,也不包括通过互联网接触大众媒介的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频繁接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外,人们用了几乎一半的余暇时间来接触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已经充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可见,现实中人们已将大众传媒所建构的信息环境当作自己了解现实、寻求帮助、丰富知识和休闲娱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渠道。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现实环境的角色与功能,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
二 媒介塑造更现实的“地球村” 现代传媒除了拓展传播内容、提供更多资讯外,也积极挤身于全球化的公共信息空间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媒介包容外界环境的潜力。
现实中,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也积极搭借网络优势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据统计,截至1999年3月,我国内地共有20个省市的200家报刊创办了网络版。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公司开始把自己的节目送上互联网。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节目传输范围,使受众日益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另据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到1996年底,互联网就已经连接了世界186个国家和地区。当代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方式与结构,多种媒体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印刷媒体、电脑网络 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明显,信息的穿透力也越来越强。这预示着国际传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个潮流已不可逆转。 可见,新媒体和旧媒体纷纷进入公共的全球化资讯平台中,这便从事实上有效打破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其所创造的信息流通方式正在将我们融入一个环球性的大舞台。
在这一信息网络中,人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分享他人的知识和资源,而且还可以在这一环境中顺利的进行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信息环境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实际的工作生活。如在家庭中,电视机将变成网络终端电脑,再加上电话机,通过联网就可以享受电子邮件、电子付款、特别新闻节目、统计资料检索、居家购物、视频点播、可视会议等服务。网上大学、网上图书馆、网上会诊等都已成为现实。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现代媒介正在营造更真实的信息“地球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8de4e1524de518964b7d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