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等名校增加硕士生推免比例引争议

2022-12-28 19:2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大清华等名校增加硕士生推免比例引争议》,欢迎阅读!
清华,硕士生,名校,北大,争议
北大清华等名校增加硕士生推免比例引争议

“单兵推进”的改革,能否破解考研热带来的硕士生水平本科化等问题?在深化研究教育改革中,如何兼顾效益与公平?“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追踪采访。 四大名校不约而同增加推免比重 “统考名额比推免名额还少,到名校读硕的愿望一下子变成中彩票似的小概率事件!准备报考某名校外语专业的郑州大学大四学生寇蔻感慨,不少同学为能考到理想的学校攻读硕士挑灯夜战,有的甚至通宵复习,可惜不少人的梦想要泡汤了。

记者查阅部分高校201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不少专业硕士生推免所占比重超过招生总名额的一半,有些热门专业达70%80%,个别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

中国人民大学已接收2011级学术型推免生1211人,拟招收的学术型统考生仅为889人,其国学院共有36个学术型研究生名额,已全部用于接收推免生。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1年拟招生75人,其中推免名额占60人。

在复旦大学41个招收硕士生的院、系、所、室中,至少有20个明确标注招收50%左右的推免生,其中中文系将推免生的比例定在“70%左右”,管理学院为“60%70%左右”,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50%至80%”。

西北某大学学生杜刚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但看到统考生比例远少于推免比例后,他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报考母校。“研究生扩招后,人们认为高考不再是独木桥了,我也把考研看作第二次起跑。但现在看来,高考的得失影响还是很大,无形中划定了层次,还很难打破”。

优化生源能否以天平倾斜为代价

名校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各方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扩大推免比例是深化研究生招制度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的探索。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郭钊说:“各院系和研究生导师们反映推荐免试生源总体质量优于统考生源,他们更倾向于多招收推荐免试生。”根据反馈,学校按照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的目标确定招生计划 据介绍,伴随着考研热升温,高校中确实存在高分录取的硕士生,因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科研能力缺乏而求学困难。一位考生曾连续4年报考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四年他以高400多分的初试成绩入围复试,又因考官打出“不合格”的成绩最终未被录取。面试记录中有一段对话令考官记忆深刻:“有考官问,你看过哪些新闻学科的学术期刊?这位考生答,看过《大众电影》。”

“不少本科生思维活跃,品学兼优,创新能力强,但是应试能力相对不强,通过推免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培养机构也能借此发现特别优秀的科研人才。”河南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志强说,给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读研机会,既提高了招生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节约了各方组织和参加统考笔试的社会成本,是一个多赢的措施。

也有一些人对这种做法表示质疑。采访中,一些专家、学生有的担心校内推免比校际推免容易,推免比重扩大后易造成学术近亲繁殖;有人联想到近几年高校推免爆出的“猫腻”,担心推免比重扩大而程序不公开、透明,出现更多“走后门”的现象。

妨害教育公平也是一种很具代表性的质疑声。河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崔进军认为,我国目前享有推免资格的院校限定在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以及“211”工程“985”工程院校推免比重过高,实质上剥夺了其他院校社会人士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客观上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警惕推免变为名校间的‘互惠互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名校招收推免生的比例增大,统考名额便相应减少。大多数二本、三本院校既没有推免资格,学生考取名校的几率也变小了,他们只能继续报考其他高校。

他担心,长此以往,高中生的“名校情结”会越来越重,考上二本、三本院校后,宁愿复读不愿就读的人可能会增加。

头痛医头难拔病根研究生招考改革需整体推进

我国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考研热持续升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最近接受采访时称,2009年高校在学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记者在河南走访发现,当地几所学校应届毕业生考研比例均在50%以上,有的专业考研率达到100%研究生招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关心。

但考研热也带来“应试风”,不少学生将考研当做第二次高考院校也定位为“考研基地”,有的一到大三、大四便停开与考研无关科目,为学生备考让路,有的还设立奖励基金鼓励考研。研究生招生考试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考试改革同样显得更加急迫。

“当务之急是,从宏观层面深化硕士生推免机制改革。”熊丙奇认为,应当逐步改革,让更多院校享有推免资格,更多学生获得推免机会。

郭钊认为,应进一步改革研究考试机制,使考试更加科学全面。硕士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初试阶段应逐步向资格考试过渡,重点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复试阶段重点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些专家认为,研究生招考是研究教育的重要一环,相关改革还应注重系统性,深入推进培养环节、管理环节的创新。

北京一位在读博士生小徐告诉记者,研究教育学风“浮躁”,也是一些有志于混文凭者“敢于”考研的主要原因。写科研论文靠“七拼八揍”、“复制粘贴”,发表论文可花钱买版面,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熊丙奇说,“严进”、“严出”相辅,才能实现优化生源、提升质量的目的。刹住研究生论文剽窃、抄袭的歪风,严格落实导师指导责任,从严把关学位论文答辩。研究教育风严谨了,“混文凭”、“求功名者”也就望而止步。 “总之,扩大推免比例应与深化硕士生推免和统考机制改革,深化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相配套,才能逐步破解相关难题,既保证教育公平,又提升研究教育水平。”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建华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707d13a2161479171128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