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2022-11-21 06:12: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欢迎阅读!
支原体,单核,传染性,综合征,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3

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ADV)的特异性抗体(IgM)。4MP-IgM≥1809MP-IgM≥1160,为阳性,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1天痊愈。结论结果 对可本文收集我科2年来肺炎支原体I 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特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7月~20117月我院普儿科病房血MP-IgM抗体阳性患儿12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传单综合征13例,占总病例的10.8%。年龄412岁,平均7岁。 1.2临床表现

13例均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体温>39。热程310天,平均6天。

(1)肺部主要症状及体征: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轻咳;呈亚急性过程,咳嗽逐渐加重,为刺激性干咳,部分为痉挛性或百日咳样咳嗽,夜间为著;间中有咳痰,为白黏痰,少见痰中血丝,偶见痰中血块。(2)肺外并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程23周。(1)潜伏期515天,多数患儿有乏力、头痛、畏寒、鼻塞、恶心、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2)发热期:发热:体温如上,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12周,中毒症状多不重。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伴有咽痛,少数有溃疡及假膜形成。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儿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出现。全身浅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 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粘连,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肝脾大,肝大多数(占20%60%)在肋下2c 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部分有轻度黄疸。约半数患儿有轻度脾大,伴疼痛及压痛。皮疹: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 1.3实验室检查 MP-IgM抗体检测:

采用日本富士生产低效价颗粒凝集试验试剂盒(SERODIA-MYCOII)抗体效价。4例为1809例为1160,其余为1320,病原学诊断明确。末梢血常规:

WB C(6.013.5)×109/L,淋巴细胞达60%以上,单核>多核,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及其绝对值超过1.0×109/L 1.4X线胸片

13例中10例均表现为双下肺纹理增粗、模糊或点片状阴影;3例为间质性肺炎改变,表现为两肺呈弥漫网状结节样浸润阴影;EB病毒(EBV)抗体检测为均阴性。

1.5治疗与转归

确诊为M P感染患儿均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阿奇霉素,按110m g/(k g•d),连服3天后停用4天再服用,总疗程34周。用药后72小时内热峰下降,90%病例于1周内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好转。治疗21天均治愈。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M 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和年轻人。国内小儿支原体肺炎占肺炎的10%20%M P感染患儿多有不同系统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可引起不同器官损害。目前认为M P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基本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1.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病原的吸附作用造成了粘膜上皮细胞的破坏,同时释放一种有害物质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组织损伤,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之一。2.免疫学发病机制:本病发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密切关系。人体感染M P后体内先产生I G M,而后产生I G GS I GA初次感染时抗体效价不高,且无临床症状,此为隐性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可因反复感染致特异性IGM抗体效价逐渐升高,且出现临床症状,这也是年长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mycoplasmal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相同抗原,在感染过程中常出现对脑、肺、红细胞膜、淋巴细胞、心肌细胞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 系统的免疫损伤,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3.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有人直接从MP肺炎病人血液、胸腔积液、中耳分泌物或皮肤水疱中分离到肺炎支原体,因此提示支原体感染如同病毒一样,也发生肺炎支原体血症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各系统器官的病变。

笔者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体会是:在发病早期,可予口服阿奇霉素基础上,合并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好,可缩短疗程,促进疾病恢复,说明混合病毒感染;加强护理,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寻找病因,应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查MP-I gM,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多,以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可联合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病情明显好转,提示肺炎支原体混合细菌感染。

总之,支原体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还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病情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时,应想到支原体感染可能,建议将支原体抗体作为常规检查。支原体感染虽可致多器官受累,本文主要探讨但预后好。由于本病发病机制与免疫相关,应注意排除结核。 参考文献

[1]王敏红,董丽.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病变(46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1,1 [2]Mortani T,Aihara T,Oguma E,et al.Spectrum of Epstein-Barrvirus infection in Japanesechildren:a pictorial assay[J].ClinI maging,2001,25

[3]陈赟,唐晓华.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J].浙江临床医学.2008,8

[4]郭小玲,傅四毛,张志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

[5]钟家蓉,王燕,周勤,田杰.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临床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6

[6]王洪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2 [7]张艳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11

[8]郑瑜.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分析[J].职业与健,2007,14

[9]刘红卫,管英伟,程春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8

[10]杨文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698eeb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