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追星”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2022-12-16 04:23: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追星”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追星,对策,青少年,解析,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追星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作者:李凤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6

明星,是人们崇拜和追逐的偶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青少年追星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对于这种行为我们要恰当认识。它有害的一面,也有利的一面,不应该一味排斥明星崇拜行为。正确认识危害性和积极价值,区别一般的明星崇拜行为和过度的追星行为是很重要的。

首先,追星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青少年的身心状态。一般的明星崇拜行为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听听轻松的音乐,观看一些通俗的影视作品和节目,这有利于他们放松身心,以积极的方式获得休息,为进一步的紧张学习做好准备。另外,崇拜明星还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某些积极行为,部分有益信息还是可以利用的,例如,明星们为了事业而努力的事迹等。这些信息能够激发青少年学习的动机,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

但是,过度地追星就需要慎重对待,它使中学生迷失自我,不能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青少年身心尚不成熟,辩证思维相对薄弱,看待事物易片面化、绝对化,[1]再加上一些媒体的大肆宣传以及时代偶像的不明朗化,在追寻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选择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也无可厚非。[2]理智地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从而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青少年追星心理解析

青少年选择追星,反映了他们一定的心理需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渴望成功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充满幻想、渴望成功的年龄。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种种向往和追求,幻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扬,渴望自己有出众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等等。[3]但是,他们现阶段自身所具有的条件、能力往往不足以使他们成功,因此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明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效仿的榜样。他们在明星的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预想自己奋斗的结果,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成为众人追捧的焦点。 2. 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是指在个人或团体的真实或臆想的压力下所引发的个体行为或观点趋向众人一相、众口一词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不成熟和不完善期,虽然自主性有所发展,但心理上仍需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融合感。他们关于自己的观点总是与团体的形象我们,即同龄人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典型形象相联系的。因此,当感到自己的行为或言论与周围人的思想有悖,或自己的思想有别于流行的话题时,他们会努力参与到团体的行为中,以期与之达成一致以克服由脱离群体而产生的孤独感。所以,当某明星热扩散到他们所置身的环境中时,为了能够取得团体的一致性,个体将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出于这一心理的追星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被动追星,其出发点是为了获取团体的一致性。 3. 共鸣心理

青少年在追求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又不愿意把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向父母或其他人倾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明星们的作品,如演唱的歌曲、表演的影视节目等,正好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一拍即合,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情感历程,引起了共鸣。这种共鸣进一步拉近了他们与明星的心理距离,从而将对歌曲、影视形象本身的喜爱发展到对明星的崇拜。 4. 逃避心理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中难免会充满失意和挫折,有些个体在面对挫折时难以调整自己,就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就会努力收集明星们的信息把这些作为与同伴交往时炫耀自己的资本,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谈论自己知道的情况,从而体验到一种满足感甚至成功感。也就是说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成就感时,他们可能会闯进另外一个由明星筑造的虚幻世界,通过追星来填补自己或生活的缺憾,通过偶像来完美或营造自己理想的伊甸园,用这种渴求来保持进取的平衡。[4]

此外,青少年追星还有可能出于模仿心理、爱恋心理、替代性满足心理等多种原因。虽然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通过追星行为把握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从而进行恰当的引导也许是对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启示。

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追星行为中的作用 1. 引导学生恰当的认识自我

处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对于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而且完全不能确定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迷茫的时期容易在明星的身上寻找自己的未来。因此,学校教育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恰当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帮助他们探寻如何从自身条件出发获得最好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只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追逐多久多远,他都不可能成为别人的第二。

2. 与学生共同关注偶像身上汇集的积极品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追星,大可不必全盘否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教育具有很大的价值。自信和努力使他们成为舞台上的焦点,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执着的付出使他们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从这一角度出发,教育青少年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像他们的偶像一样,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许能受到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便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便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帮助学生树立新时期的教育榜样

榜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榜样的吸引力与其所具有的现实感、所内涵的人性化、所表现的生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要树立诸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新时代风貌、展示先进观念的新型榜样,促使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模仿和熏陶。[5]

学生狂热追星现象折射出校园文化的单调和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学生的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处于被动上课、机械做题中,成为学习的奴隶,享受不到乐趣,甚至厌学。单调的校园文化不能释放学生对新文化的追求,追星就成为缓解学习压力的调味剂和时尚的追求。因此,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等组织和传媒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评选班、校级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等,培养学生从校园的点滴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面对追星的问题上,教师要保持教育的敏感性,挖掘学生中存在的但家长容易疏忽的问题,引导他们由关注外在的东西到关注内在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这些精神特质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正确引领学生走出成长的迷雾,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他们判断、选择的能力,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天威,杨志刚.《流星花园》与青少年追星心理[J].社会,2002(7):9-10. [2]徐进.大众文化下偶像崇拜的反思[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3):94-95. [3]陆向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6):187-189. [4]郑挺谊.校园追星热现象透视[J].教学管理, 2008(1):39-40. [5]郭秋艳.透过追星看青春期心理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2008(3):6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fbb7c36529647d2628523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