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索·体验·成长——与幼儿一起走进自然课程》,欢迎阅读!
探索·体验·成长——与幼儿一起走进自然课程
作者:张淑霞 韩大丽
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 2019年第7期
近年来,长子县机关幼儿园在县委、县政府普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经费投入,坚定不移地朝着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学前教育,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始终坚持文化立园,科研兴园,秉承“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实施养成教育”的保教理念,营造“爱与尊重”的园所文化氛围,创设健康温馨、生态自然、多元开放的园所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学习。
一、顺应天性,寻求健康绿色环创之本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我园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优化园所环境,使其更具生态性、自然性、自主性。
(一)生态化的室外环境
幼儿园地面铺设了以绿色为主的悬浮地板,在这里,幼儿可以自主地奔跑、晒太阳、做游戏。在幼儿活动室、功能室随处可见用麻绳、树枝、树叶、石头、榛子等自然材料做成的挂画和主题墙。此外,我园根据户外环境区域的位置和场地特点,设计出了丰富多彩、具有自然体验特色和挑战性的游戏区,主要有快乐沙水探究池、野战丛林花果园,田园种植体验区等多个游戏活动区,每个区域都是幼儿快乐的探究发源地。
快乐沙水探究池
走进幼儿园,你会听到幼儿爽朗的笑声,闻到沙土诱人的芳香,这就是幼儿百玩不厌的“快乐沙水探究池”。他们在这里自主商量主题建构,自由扮演角色,分工合作将沙子、水、自制管道组合在一起,挖掘、填埋、修建,构建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有时候,他们也会赤足站在沙子里,感受着身体与沙子的温度,挥舞着工具,专注地游戏。下雨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躲进小木屋里,听雨点敲打木屋的声音,伸出小手感受雨滴落在手心的速度,体会沙、水、雨所带来的另一种生命的力量。
野战丛林花果园
走进“野战丛林花果园”,你会不自觉地被幼儿园抢镜的绿色美景所吸引,在那由一棵棵苹果树、梨树、樱桃树和柳树相互组成的世界里,也经常演绎着一个个充满探险的军营故事。幼儿穿上探险服,手握小军枪,或潜伏在沙袋处,又或者爬上软木梯,藏在树杈处,“军营中的实战演习”就这样开始了。有时候,为了增加故事的探险性和丰富性,幼儿还会搬来废旧轮胎、木梯、石头等辅助工具。有的踩在间隔无序的石子路上,背着沙袋过“小桥”,有的坐在由石头砌成的石桌旁,取来小碗、树叶,拿着用树枝做成的“筷子”,品味着自己准备的午餐,还不停地吆喝正沉浸在野战中的小小探险兵:“快点儿来吃饭了。”游戏活动在这样自主的氛围中开始,在意犹未尽的留恋中结束。在这里,幼儿释放了天性、展现了自我。
田园种植体验区
靠近“田园种植体验区”,你会看到一扇圆形的门,穿过这扇门,就是幼儿园的“后花园”了,这里是幼儿经常会驻足观察的“田园种植体验区”。郁郁葱葱的种植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他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观察蚂蚁搬家、蚯蚓松土,在这里寻找着春天的秘密。夏天,樱桃红了,草莓熟了,麦苗黄了,他们会挎着小篮子、拿着剪刀,忙着采摘、收割,然后和小伙伴们坐在石凳上一起分享采摘的美食,用麦秆制作创意美工,还有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幼儿从种植到收获,了解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秋天,黄澄澄的梨、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真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冬天,这里成了幼儿野外拓展的训练营,炸碉堡、钻山洞、爬高山。
在这里,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做游戏的主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学会了与自然“对话”,感受着“天地之气”的变化,时而与沙为伴、时而与水嬉戏、时而与树为乐,充满欢声笑语,享受童年的幸福与美好。
(二)探究式的室内环境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放手让幼儿主动探索观察。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需求与兴趣,利用活动室空间、墙面等,创设平面、立体、可操作的自然环境。小班幼儿用废旧瓶子做成小盆栽,摆放错落有致,仿佛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园。种子发芽了,幼儿总会停下新奇的脚步研究一番。中班幼儿用饮料瓶、饼干盒等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生长基地”,进行植物吸水性、种子发芽的探究。大班则更注重让幼儿观察动植物并参与管理,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种类、生长条件、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幼儿爱劳动、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源于生活,探索大自然活教材之神奇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自然生活体验课程已成为我园园本特色课程之一, 这一理念的获得源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教育思想。大自然作为人类生活的栖息地,给人类提供了无数美好的遐想。尊重幼儿天性,从幼儿视角出发,立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地制宜投放大量的自然材料进行环境创设,结合园所文化理念,把课堂搬到户外,我园建构起一个个生态化的亲自然课程。如季节课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夏天的味道”“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我和雪孩子”等;种植课程:“小麦成长
记”“番薯是长在地下的”“花生的秘密”“萝卜小记”等;探究课程:“沙子的奥秘”“水是怎样流动的”“雨从哪里来”等;爱的陪伴课程:“冬天,我给小树穿衣”“螃蟹吃什
么”“小金鱼会冷吗”等。一个个课程的建构,让幼儿自主、自信、自发地开启了探索自然的奥秘。
三、自主学习,体验生态主题课程之美妙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大部分时候是教师在教,幼儿在学。我园“自然生态课程”则是以幼儿自身的学习规律、特点为出发点,遵循本土化、生活化和适宜性原则,注重幼儿亲身体验和课程整合,则是以人为本,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编织成主题研究的网络,带领幼儿在“活”教材的自然环境中,主动探索,自主建构,自由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更多的是倾听、记录与归纳,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幼儿园里樱桃红了
我们寻找着每一处有爱的瞬间,我们观察着每一个路过的细节,我们捕捉着每一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欣喜着幼儿全身心体验的每一个过程。随着樱桃的成熟,“樱桃采摘记”的主题活
动进入了高潮,花果园显得尤为热闹。教师带着幼儿来到花果园里的樱桃树旁,向他们介绍采摘的方法。幼儿在这里忙碌着,有的把手举得很高,有的两两合作相互帮忙,比较樱桃的大小和颜色,用手轻轻捏一捏,找到成熟的樱桃摘下来。耳边不时传来:“呀!这里有好多樱桃啊!”“老师,快看!这个樱桃多大呀!”“我摘了两个。”“我摘了五个。”“我摘
得都是又红又大的呢!”幼儿不停地说着关于樱桃的话题,而这时一旁的教师会把这些经典的语言记录下来,汇成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酸酸甜甜的樱桃和别人一起分享才快乐。于是幼儿把摘下来的樱桃拿进厨房,和叔叔阿姨一起分享劳动的果实,品格教育就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升了。
幼儿园里麦苗黄了
芒种时分,幼儿园里麦苗飘香,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种植园进行收割麦子的实践活动。他们观察着老师收割小麦的样子,有的也开始自己割麦子,有的急忙抱着割好的麦子放到晾晒处、有的拿着麦穗与同伴交流。然后幼儿又来到生活体验馆里,把自己收割回来的小麦磨成面粉包饺子、烤面包,别提有多高兴了。小麦秆的用处也很大,他们把麦秆堆成山丘,不时从上面钻过、跳过、爬过,还有的幼儿用麦秆做成相框、麦秆画,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增添色彩。
走进田间乐趣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田间怡然惬意的生活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也让深入田间劳动秋收的幼儿倍感快乐。丰收时节,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幼儿走进田间,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剥玉米、挖番薯、捡谷穗儿,有的还玩起了捉泥鳅、捡豆豆游戏,乐此不疲。
“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我园一贯秉承的课程理念。每到丰收的季节,我们都会开展果实采摘活动,带领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验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生态自然课程”的探索之路上,我们感受到了课程带给幼儿的快乐和幸福。一只小小的蝴蝶,可以引发幼儿关于蜕变的讨论; 一场小雨,可以激发他们关于对“好与坏”认识的辩论大赛;一片落叶,曾引起他们关于生命轮回的思考。当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节奏自然地学习时, 他们内在的生命是绽放的、自由的、幸福的。
我们的课堂在蓝天下、在田埂上、在森林里,美丽的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幼儿在探索、体验、发现、嬉戏、创造中得以成长。未来,在普及普惠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开拓属于长子县学前教育的“桃花源”!
(责任编辑:牛丽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e7aa24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