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和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沟通

2022-07-19 10:20: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怎么和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沟通》,欢迎阅读!
幼儿园,家长,沟通,孩子,怎么
家长怎么和刚上幼儿园孩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年幼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家长怎样有效和老师沟通。编制家长和刚上幼儿园孩子沟通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和刚上幼儿园孩子沟通方法01

入院前,带孩子多出入公共场所,多接触陌生人,鼓励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组织一些朋友和孩子们聚会,让孩子们有更多方式和外界接触。

带孩子到学校门口参观幼儿园小朋友上学放学和课间活动,灌输上学放学概念。有亲戚或者朋友孩子已经在幼儿园话,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接送接天,能够让孩子更清晰他要面对校园生活,并正面教导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面临问题,以及他们需要如何去面对,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对陌生环境就不会那么抗拒。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也要逐渐鼓励孩子说“再见”,这样能够增强孩子掌控感。

午睡时带上孩子熟悉玩偶或者小毯子,在陌生环境里有熟悉东西陪伴,孩子午间睡觉会更容易。

平时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让他们知道在遇到什么问题时指导如何提出自己需求,以促进孩子和老师沟通。

父母不要把自己焦虑转嫁给孩子,不要问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被老师打,或者被同学们欺负,小孩子会和他们所处环境画等号,会更加抵触新环境。要正向引导和询问,比如,学校有没有交到新好朋友,玩什么有趣游戏,老师有没有给你们唱歌和跳舞。

通过亲子游戏扮演来安抚孩子分离焦虑情绪。大家或许会注意到,三岁孩子喜欢模仿一些角色,比如医生给娃娃打针等,甚至有孩子会和父母一起模拟接送孩子场景,要配合他们一起完成整个接送孩子上学过程,以及在学校活动场景,让孩子们觉得这些都是父母认可,常规程序,从而安抚了自身焦虑情绪,内化了成人期望表现。

父母们一起努力吧,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开创一个美好校园生活新篇章,为将来小初中高中大学,打好坚固基础~~

家长和刚上幼儿园孩子沟通方法02

1, 孩子无法预估照料者什么时候回来,因为他们还没有清晰时间概念(不知道下午4点还有多远?但眼前妈妈确不在!),缺少掌控感。如果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入园适应期间适当陪伴和过渡(如一周),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但要逐步增加分离时间,例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2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

1




很高兴地相聚。通过对话(“妈妈是不是按时回来了?”“嗯!”)和相聚仪式(比如拥抱),会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确信。而后妈妈可逐步增加分离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半天乃至一天。

2,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3,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我所知案例,有孩子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甚至影响到小学

4, 午睡时带上孩子最喜欢抱着睡玩偶或小毯子,在陌生环境下有了熟悉玩偶和毯子陪伴,孩子午间入睡会容易很多(我儿子第二天带上他喜欢小熊中午就能入睡了)。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孩抱着玩偶不够阳刚气,其实多少有些误解,玩偶或小毯子作为照料者不在时替代物,既是想象玩伴,又凝聚着爱(平时妈妈抱着孩子,孩子抱着玩偶),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与照料者分离时焦虑。我儿子所在公立园也鼓励家长入园时让孩子带自己喜爱玩偶,见近年来囯内幼教观念也有转变。

5,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教室环境,试着使用教室设施(洗手台卫生间等)家长当着孩子面和老师“亲切交谈”,孩子会凭借社会参照从而更信赖老师。拍张妈妈和孩子在教室照片,放在教室相片墙上或小床上,也能增加孩子对陌生环境信任。

6, 平时让孩子多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多和小朋友接触和社会交往。孩子在陌生幼儿园环境下也会更容易适应。

7, 亲子共读相关主题绘本佳作,如《魔法亲亲》:“故事讲是小浣熊Chester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一个陌生环境,妈妈向他保证,他一定会喜欢新学校,告诉他一个秘密——“the kissing hand”,妈妈在小浣熊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时候,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吻就会温暖他心,就不会再孤独和害怕了” 通过爱和象征物()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新环境。

8, 亲子通过游戏扮演有助于孩子安抚分离焦虑情绪。大家或许会注意到有趣场景:子生病去医院打针回来,有时会做些简单扮演,比如抱着小熊给它打针,安慰它“不痛不痛,很快就好了!”在医生和生病小熊两种角色间,孩子总是希望扮演更有力量角色(医生),游戏中复现了打针场景,在言语安抚小熊(病人)同时其实它也是在对自己说,从而安抚了

2




自身焦虑情绪,内化了成人期望表现。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d54bd9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