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基本特点》,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基本特点
教科书是经教育厅批准,且是经过精心策划知用于学生学习的书籍.而其他书籍是提升业余的生活质量,或补充到教科书其他没有的知识.
教材,又称课本、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统编教材,主要指中小学或基础教育的统编教材,也称“部编教材”“通用教材”,旧称“国定教科书”“统一教科书”,是在一个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指导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写、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我国统编教材开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编统用则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忘初心、方显本色,牢记使命、方得始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和总结我国中小学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主要政策和基本经验,对于新中国教材史的建设大有裨益,对于新时代的统编教材工作也很有借鉴意义。
任何教科书,首先都是用来教的。教科书的教诲性用社会学的说法是规调性,用教育学的说法是主流价值观的确立,都是关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说理,是什么对什么错的标准的提供。教科书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宣讲,从中产生
任何教科书,首先都是用来教的。教科书的教诲性用社会学的说法是规调性,用教育学的说法是主流价值观的确立,都是关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说理,是什么对什么错的标准的提供。教科书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宣讲,从中产生
善恶原则∶教科书本身意味着应当如何看待不同的人、事和现象,应当获得或不获得哪些知识、学问和价值,应当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思想、社会和人。甚至可以说,教科书的功能就在于划定某一可能的宜讲范围,准入、选择并张扬某些观点和思想,使它们经典化,同时遗忘某些观点和思想,使它们消失于学生的视野之外。【1】有学者批评美国汉学研究的“教科书学术现象”,就是指责其“知道应该引用和不应该引用谁的思想",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点到了教科书的本质。从牙牙学语开始.十几年的教科书灌输,确实很有效地型塑着孩子们,使其信仰某些思想和主张。所以,由小小的教科书哺育成长的读者,已具备了习焉不察的意识形态的眼光和大脑。
对大多数文学文本而言,乐先于教,唯教科书,教先于乐且重于乐,愉悦原则要从属于教诲原则。即便一些作品可能是浪漫主义的、神话的,但一旦被教科书所“征用”.它们在意义上就倾向于
教诲性的,对它们的安排和收集它们的动机就都是主题性的,是为了从学生那里唤起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反应。教诲性是教科书的根本属性,教科书的教诲性是无法逃脱无法避免的。文学及其他文本的读者可以决定读还是不读某作品,但教科书的读者不能这样,即使教科书读者(师生)不喜欢某一课文,他们还得读,而且必须认真读,去接受自己不乐意接受的意义,去体验自己不喜欢的审美经验。
教诲性使得教科书的预期目标和任务必然是以教科书传递的内容说服并塑塑学生,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同时达成对教科书的信服,最后因为信服教科书而实质上变成信服教科书所承载的主流信念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90b76d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