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

2022-04-16 15:2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欢迎阅读!
孤独症,研究进展,认知,儿童,社会
谈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

摘要: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存在的严重障碍是其区别于正常儿童的最鲜明特征。而使孤独症儿童出现社会交往缺陷的原因,主要在于孤独症儿童缺少或不具备社会认知能力。本文基于孤独症普遍障碍共性认知表现,立足于社会认知角度,为孤独症儿童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社会认知;交流能力;社会领域;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行为社交障碍可谓是其最为明显的核心缺陷。自1943年全球第一个关于孤独症症群的研究报告发表后,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均对孤独症的定义、病因与治疗方式进行了激烈讨论。本文以孤独症儿童最为明显的核心缺陷——社会认知障碍为入,试作如下分析:

1 孤独症的定义与病因 1.1 定义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起因于婴幼儿时期发生的脑功能损伤或脑功能发育障碍,患儿在兴趣和行为上体现出相对狭隘的特征,在社会交流能力上具有明显的受损表现。事实上,虽然患儿在症状的轻重以及智力的高低上存在个体化差异,但是统一的特征便是存在社会交互障碍。部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虽然在音乐数学等非社会领域具有更强的能力,获得了比健康儿童还要高的成就,但是在社会交往能力上却远远不及那些正常儿童。 1.2 病因

目前医学界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并无统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孤独症病因可能与患儿社会认知能力不足有关。具体有如下几个:父母遗传因素;对于刺激缺少有意义的编码能力;先天言语障碍;缺少对于环境中复杂概念如人际关系的探求欲望和探究能力[1] 2 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 2.1 概述

所谓社会认知,是指不同的同种个体对彼此的行为应答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作为社会个体,一个人社会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对复杂的社会行为进行高级认知,进而基于其社会知觉来解决社会问题,简单地说社会认知便是在社会生活中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意图、做出预测、判断其行为,进而调节自身的行为。一般而言,社会认知贯穿于整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始终,其社会认知发展与社会活动之间不断地互动,诸如婴儿的早期表情模仿与识别、认知偏好便是其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2] 2.2 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表现

首先是社会注意损害。社会注意是否受到损害直接关系到儿童社交能力的获得结果。孤独症儿童因社会注意受到损害而缺乏对外界刺激的注意,即孤独症儿童在婴幼儿时期便被剥夺了获得社会信息的能力,其大脑与智力的发育也随之遭到破坏,大脑发育不良又造成社信息获取不良,从而形成了一条负反馈环。其次是面孔认知缺陷。正常儿童在出生6后便可对外界的声音、动作乃至他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识别,这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为基本的社会认知能力,而孤独症患儿对这些社会线索缺乏应有的识别能力,其大脑缺乏对面部表情的加工能力,即存在面部表情的感知缺陷。区别于正常儿童对他人和外界刺激的社会认知,孤独症儿童在1岁之前便表现出对他人、对自身姓名呼唤的忽视;待其生长到2~3岁左右时,孤独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对他人情绪给予反应、缺乏对面部表情的识别、极少与他人有目光接触、其社交趋向表现出明显的障碍,这些均体现出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社会损害[3] 3 关于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障碍的治疗 3.1 结构化教育

这是一种在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智障残障儿童的教育方法,最初始见于国外,在近些年来才于我国有所起步,故关于结构化教育研究报告数量较少。这种教育训练方法需要提前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具体情况的评估,然后基于评估结果编撰符合每个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化教计划,最后按照计划执行结构化教育训练模式,使整个活动场所遍布视觉线索,增加孤独症儿童对视觉线索的接触机会。此方法可以使孤独症儿童在作息时间内也能接受结构化的教


学内容,可以对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知觉、行为、语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3.2 行为干预法

3.2.1 正向行为支持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与自伤行为的纠正,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控制与区分强化。作为一种行为矫正策略,正向支持法通过阻止不快行为、引导患儿提升往技能与社交兴趣来实现对孤独症患儿的良好刺激。在训练中,执行者可以为患儿提供奖励,并在取得患儿配合后反复执行这一行为模式,通过固化患儿的思维认知来实现有效治疗目的。庄海英在其研究报告《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中提到,5例孤独症患儿在服药后接受一段时间的正向支持法,治疗结束的6个月后患儿孤独离群的状态得到了改善,其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障碍也有明显好转[4] 3.2.2 行为分析法

此方法又名行为分析训练法,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科学训练操作体系,诞生于上世纪60代的美国。行为分析法是将比较复杂的训练任务分解成较小的若干部分,各部分自有其基础,在患儿给予正确反应或回答正确后予以鼓励,在患儿给予错误反应或回答错误后进行纠正,令其重新训练,通过强化物的引导来使患儿的行为得到修改。此方法贯穿于孤独症儿童的整个日常生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3.2.3 感觉统合训练

由于孤独症患儿均存在感觉统合失调,仅是程度轻重不同,因此可以针对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加强患儿与环境的互动,提高患儿身体与大脑的顺应反应,从而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全发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各种体育游戏、语言训练,都是常见的感觉统合训练形式,对患儿社交能力有间接改善作用。 结语: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当前并无特殊药物可以实现有效治疗,大多是基于早发现治疗的原则进行针对性干预,用以提高其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对孤独症儿童存在社会认知障碍进行了概念、表现以及治疗形式的多方面阐述,以供从事此方面研究医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曾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05):78-81. [2]静进.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及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2):1233-1235.

[3]李咏梅,静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82-685.

[4]庄海英,叶美荣.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06):496-5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487aa1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