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赏析

2022-04-12 19:13: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凉州词-古诗-赏析 》,欢迎阅读!
凉州,古诗,赏析
凉州词-古诗-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简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适逢梨园伶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三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上下,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假设诗入歌词之多者,那么为优〞。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不服气,以得名已久〞,就指着诸妓之中最正确者 〞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四人中之最正确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大家于是大笑。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并请俯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竟日〞。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中,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常与孤〞连文,即今之一座〞。孤城〞指玉门关。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仞,古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叶景葵认为: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黄河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假设作黄沙那么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


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唐人绝句精华?也说: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但今之不少学者仍认为,就诗意说,黄河远上〞比河直上〞要好。理由是:一,黄河远上〞意境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如同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显得状美,而黄沙直上〞只是给人荒凉的感觉。二,黄河远上〞句与下句一片孤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而黄沙直上〞句画面比拟单调。至于黄河远距玉门关的问题,那么认为,?凉州词?只是唐代的一种曲调,不一定只写凉州;有人还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另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由此认为是诗人在玉门关吹笛时写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黄河是出关途径之处,诗人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描写自然景物〔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讲稿?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低。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那么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说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局部。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薄弱〞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防止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


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拟,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3d8882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