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现状】 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欢迎阅读!
《【我国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现状】 网络媒体的发展现
状》
摘要:“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的有关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研究现状,可见,研究者对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本体研究以及该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比较重视,同时也兼顾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具体化、细化研究,但结合案例的研究就过少了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另一方面,互联网频频爆出“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丑事,亟待网络媒体“把关人”过滤污染信息、整合优质信息。然而,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研究不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希望通过探讨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研究现状,来总结该领域先行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探索未来研究的潜力区域。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的有关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研究现状。 1 研究资料的选取 笔者将通过检索以下数据来确定本文的研究样本: 检索项:题名 检索词:把关人 时间:1915~2009年 范围:全部期刊 匹配:精确 排序:时间 通过检索,笔者共获得158篇论文,去除传统媒体“把关人”等与研究相关度不大的文章,最终确定有效论文44篇。其中,最早的论文是《现代传播》1998年第1期刊发的《信息特权的崩溃与权威的重建――析网络时代的“把关人”》,最晚的一篇是《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1期刊载的《“不良报道”与网络“把关人”的责任》。本文将针对这44篇论文进行分析。 2 测量 本文内容分析所测量的变量包括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类型、议题内容。 发表年份:从网络媒体“把关人”这一主题最早在中国学术期刊出现的那一年即1998年开始,到2009年12月份为止,统计每一年这一议题的论文发表数量。 作者类型:均以第一作者来进行分类,分为(1)学界,细分为教授、讲师、学生、学界身份不详;(2)业界,(3)身份不详。 议题内容:(1)本体研究,包括网络媒体“把关人”相关概念、特征、功能等;(2)分支研究,研究网络媒体“把关人”角色;(3)交叉研究,指一篇论文里同时包括网络媒体“把关人”和其他主体;(4)
.
案例研究,即结合案例来分析网络媒体“把关人”。 研究发现 1 论文年度分布 网络媒体“把关人”这一主题最早出现于1998年,其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发表,但数量很少,截至2005年7年时间仅发表12篇论文,占总量的27.2%。直到2006年,这一领域的论文数量猛增3倍,随后几年逐渐增长,呈现出平稳的增长势头。论文数量由少而多,可见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网络媒体已获得广泛认可同时网络低俗信息泛滥的大背景下,缺乏网络媒体“把关人”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而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仅有44篇,数量少且始终没有出现集中、爆发性的研究,重视程度又显不够。 2 作者类型 论文作者主要来自学界,占总量的79.5%,业界仅占11.4%。可见该领域的研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具体来看,教授和讲师分别仅占总体样本的4.5%和13.7%,二者总量还不及学生所占总体样本的31.8%。由此笔者推论,虽然学界对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较多,但多是层次较低、专业性较弱的学生所做,文章质量不高,理论专业人士对该领域涉及不多,可见该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表征层面,急待提高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业界对该领域重视不够,而实际情况是当前网络信息泛滥、信息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网络“把关人”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业界人士对该领域有切身体会,更可能对此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为实践操作提供谋略。 3 议题内容 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和交叉研究上,二者分别占总样本的40.9%和29.6%,其次是分支研究,占22.7%,案例研究最少,仅占6.8%。可见,研究者对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本体研究以及该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比较重视,同时也兼顾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具体化、细化研究,但结合案例的研究就过少了。 本体研究中,研究者从最初的或否定或质疑网络媒体“把关人”这一角色到后来正视该角色,并进一步深化研究其内涵、功能、特征及“把关”模式。如文章《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把关人”》,从网络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巨大变化促成了“把关人”观念的转换、凸显了“把关人”的专业优势和放大了“把关人”的长效功能等方面充分论述了该话题,诠释了网络时代“把关人”的新特性。 交叉研究中,出现了博客、媒体公信力、人肉搜索、自媒体以及人学视野、社会学视角等多元主体与网络媒体“把关人”的关联研究,促成了该领域研究范围的广和研究视野的宽。如被称为博客年的2006年,该领域的研究紧紧围绕博客这一主题展开,接连发布了《网络时代的新闻把关――兼议博客、播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Ⅸ浅谈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三篇文章,从博客的草根性和民主化对“把关人”的冲击展开论证。此三篇文章可谓打开了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的视野,紧随其后出现了“网络媒体公信力”、“信息污染”、“人肉搜索”、“web2.0时代自媒体”等话题与网络媒体“把关人”的交叉研究。更为可喜的是,该领域还出现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如《网络时代人学视野下的“把关人”》即是在人学的视野下从
.
“人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和“人对身体器官的拥有”两个角度来考察网络时代的“把关人”。 分支研究中,研究者研究了网络编辑、网络论坛版主、网民等具体的网络“把关人”角色。其中文章《论网络传播中新把关人角色》着重研究了网络传播中的“自我把关”,希求能建立一种“自我把关”机制来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控制。这些具体的细化的分支研究为网络“把关人”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参考样本。 案例研究的文章是最少了,可见研究者还没有将网络事件与该领域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论文的实证力和说服力往往不够。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媒体“把关人”研究目前还没有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研究队伍层次较低、专业性较弱,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多滞留在表征层面,尚未挖掘出内核议题,尤其缺乏具可参考、可操作性研究,还需进一步进行更广更深更实际的研究。 具体而言,本体研究方面需要建立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交叉研究方面需进一步跟进媒介融合的步伐,开发新领域,分支研究方面需要提出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操作模式,急需业界人士出谋划策;案例研究方面需要时刻跟踪网络热点事件,通过在具体事件中思考问题来促进网络媒体“把关人”话题的研究。 由于网络发展过于迅猛,“把关人”还没跟上它的步伐,网络媒体“把关人”的新职责还模糊不清,仍霈要研究者的深切关注。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1c1645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