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渔家傲秋思》教案》,欢迎阅读!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 2、体会诗人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词中的景与情 【教学重点】
2、体会诗人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词中的景与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你还记得那些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吗? 预设: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 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读懂诗意
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翻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秋天,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声起,四面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暮霭沉沉,夕阳西下,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操持军计,将军白了头发,征服流下了眼泪。
三、风景之异 1.塞下秋景异在何处?
提示:范仲淹,生于吴地(今江苏苏州),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 (1)衡阳雁去无留意
点明地点:边塞,点明季节:秋天
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 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逗留之意。 异:边塞天气极冷,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2)四面边声连角起
茫茫边塞,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想象】
异:塞下特有的风吼、马嘶、号角声,是家乡吴地没有的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
茫茫边塞,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挥你的想象,试着描绘出来。【想象】 家乡吴地,此时会是怎样的景象?【想象】
异:战事吃紧,戒备森严,与家乡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四、边塞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人晚上为何睡不着? 1. 思乡思亲:浊酒一杯家万里 “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 2. 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背景介绍: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北宋正处积贫积弱时期, 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3.环境: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时已经夜寒霜重,又传来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4. 内心悲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这里悲怆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休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五、总结:本词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写了塞外秋天的景致,突出了一个“异”字,下片因景生情,抒发了词人: (1)思念家乡亲人 (2)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3)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休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1132f6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