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财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2023-03-04 12:4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财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欢迎阅读!
自收自支,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困惑,思考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财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已具有更为宽广和丰富的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形形色色的中小企业争先恐后、竞相扩展,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也日益发展壮大。如此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制约着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一、目标不清晰,财务管理方向不明

身处竞争行业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成分,相比非国有企业而言,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盈利的要求,还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就业,甚至要解决各种类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包袱(例如给退休员工发放各种补贴在国有企业广泛存在,但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福利。收自支单位还必须给机关事业保险机构上缴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尤其是成立时间长,退休人员比重大的单位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随着退休人员人数的增加和工资的增长,上缴的养老金金额会逐年提高),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够完全按照其自身的意愿来经营。



而完全属于公用事业行业的国有企业(如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等),其使命和发展模式更是纠结,例如,这种类型的企业是否应该上市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公用事业行业的国有企业一旦上市,假如公司盈利高,就很可能损害特定消费人群的利益(如供水企业利润高,则很可能过度攫取了居民的利益),但如果盈利不好,则又很可能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



因此,由于国有企业的目标不清晰,财务管理必然时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相对其他企业而言,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案选择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企业明确了目标,财务管理自然有了相应的方向。比如,在融资模式的选择上,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可以发行股票,社会大众来分享企业的利润并分担风险;而从事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如果其所服务的是特定对象,就可以放弃上市的形式,而以发行企业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其资金来源的问题,并通过听证方式来确定债券利率和发行的方案。



二、财务管理环境基础差

1市场化程度不高。尽管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经历了多年的改革改制,但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运作。不少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等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自我积累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企业的责权利管理不到位。薪酬、约束、激励机制远没有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灵活,难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积极性。即便是领导人员,也无法拿到市场化的薪资;而且,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追求业绩和利润有所不同的是,企业领导往往忙于行政职位的升迁、职工福利的提高、社会就业的安排、国家及地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很少或根本就无暇顾及企业最重要的利润目标的追求。



3、内部财务管理不被重视,财务监管动力不足。长期以来,单位多是技术性或行政型干部出身,财务管理的认知非常有限,普遍不重视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只重事后核算,不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机构和人员也不被重视,在有的单位,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程师、工会主席等职位一应俱全,却没有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有的单位即使设立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职位,但也未起到真正的作用。



面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现状,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坚市场化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进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有效的法人治理,真正推向市场坚持市场化原则,还体现在运营策略和日常管理上,要采取市场化的用人制度给经营者市场化水平的薪酬,才能推动管理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避免财务技术含量不高的误解,制定企业针对财务负责人专业资质要求的相关规定,强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含量,提升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的权威和地位。



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1、盲目追求做大做强。出于领导人员自身考核、个人荣誉、社会地位、企业形象(折射的往往是个人形象)的需要,不少国有企业热衷于追求规模、业绩,高负债经营,忽视经营风险控制。



2、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由于责权利不匹配,往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有的国有企业还存在违规担保、违规经营等现象,导致企业蕴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此外,大部分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都不完善,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空白,即便有了内控体系,往往也难以有效运行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有时却成了企业推行优胜劣汰、规范管理等管控措施的障碍。



笔者认为,需要尽快调整、完善业领导人的考核激励机制,平衡好责权利的关系,奖罚分明,对领导班子实施任期考核制,规避短期行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从重从快查处,还有按问责制,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四、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还是企业管理自身的需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015155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