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人品德准则》,欢迎阅读!
个人品德准则
个人品德建构,既受社会公德环境这一外在因素影响,又受自我修养的内在因素的双重约束,要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结合,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紧随时代变化,注重“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个人品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自觉的品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品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品德感情的充分表达,对社会公德规范的执着践履。个人品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品德需要;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人品德构建的机制;良心和人格是个人品德建构的结果;个人品德建构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在新时期个人品德建构显得至关重要。
社会调控和自我调控是个人品德建构的两大主要途径。两者相互依存和作用,社会公德调控是促使个人品德建构的外在性因素,自我修养则是个人品德建构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
从社会调控方面讲,个人品德建构的基础是社会荣辱观。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人品德建构发生机制过程,成为品德认知价值构成、品德行为情感体验、品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动力合成个人品德建构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人品德建构的鲜明
标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品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良好的品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品德主体,在健全自身品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品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品德生活,努力趋向完美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个人品德建构提供良好的品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品德判断和品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品德行为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可能实现个人品德建构。
个人品德建构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主要措施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德精神、建立品德奉献与品德回报的机制和从多渠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品德体系以及汲取传统品德的合理成分。
品德不同于其他社会要素,品德的发展不是放任,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加以控制和调节的结果。经济转型时期的品德调节,更需要诸社会力量介入。因而,要加强调控主体,即各级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品德调控的主动性,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协调功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加强伦理品德建设,抑恶扬善。
品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所以应首先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个人在品德意识、品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品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d52702be23482fb4da4c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