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我眼中的阿Q

2022-07-09 12:0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呐喊》读书笔记--我眼中的阿Q》,欢迎阅读!
呐喊,眼中,笔记,读书
《呐喊》读书笔记

---我眼中的阿Q

鲁迅的文字本就是冷峻深奥的,这又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两个难处使本喜欢写点什么的我颇感踌躇,只能止步不前了。但这又是不可逃避的,我只能勉为其难,姑且为之。为了能够下笔千言,我又找来《鲁迅全集》,以期能够重拾记忆,找出些感悟出来。此次,除了重读了《阿q正传》,还浏览了《狂人日记》和《孤独者》,竟然发现鲁迅也是可以常读常新的。对《孤独者》感悟尤多,猛然觉得,鲁迅写的魏连殳并不是别人,而是作者自己。是鲁迅对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自身境遇的深情流露。我还有点自不量力得觉得,我和魏连殳竟有几分想像,我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无奈。鲁迅的书是应该有人读的,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来读。读鲁迅的人应该是失意的人,或者嫉恶如仇的人,再或者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人,但是现在这样的人不多了。 鲁迅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又是被人颇多质疑的,大凡每一个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是处于争论的漩涡吧。仅就他的文学成就而言,是一种主流政府公认,但民间阅读率却不能体现的状态。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鲁迅的深奥难懂吧。鲁迅的文学成就,我觉得首先应提的是杂文,但纵然有《纪念刘和珍君》那样的温情,仍不掩其文风的犀利,使我望而却步罢了。所以对鲁迅创造的这一文体,我就不应该在多言语了。谈罢杂文,才能说小说,鲁迅的小说只是比较杂文略减,仍以艰深称著,但艰深中毕竟还有《故


事新编》的几分调侃。鲁迅的成就或许并不在这些作品上,其对中国最大的影响而是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再有就是鲁迅在写作品时,对所用的那些语言的锻造,这一过程使现代汉语的表现力更具韧性,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深度,或许我现在所用的就有鲁迅的发明创造吧。

以上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算是对本文的引入吧,也是先对要写对象站在一个高处对其背景一个纵览。下面言归正传,说说我眼中的阿Q,在不会来本文就难免虎头蛇尾,离题万里了。 《阿q正传》无论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还是在鲁迅众多的作品中都算的上是经典之作,Q更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中,我就不便发什么宏论,只能发表一下我浅薄的见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前人们对“精神胜利法”是一致的批评态度,但见闻老师的论点似有几分新意,在这里姑且表述一下:“精神胜利法”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人们适应这个社会所必须的一种心理安慰,但是应该把握好一个度,Q是到了极致。少量的“精神胜利”有助于心理健康,但过则有害。阿Q的“小农意识”,阿Q无疑是农民,又是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在小说中,阿Q的小农意识表现的特别强烈。从他对城里的“条凳”“葱丝”的认知到他对想娶一个女人,不能绝后的想法;从他面对赵太爷压迫的妥协到他对同样出身的小D的仇视,都表现着阿Q的农民的局限性。而“小农意识”更多的表现在对革命的认知和革命投机。阿Q是一个失败的革命投机分子。阿Q


认为的革命就是杀人,对革命者的被杀只是看热闹的感觉,缺乏同情心,更不理解革命的进步意义。革命成功后,阿Q眼里的革命就是钱和权利,要什么有什么,于是他就想参加革命,这就是革命投机心理,中国的革命努力多失败于革命投机,如黎元洪、袁世凯者,但是阿Q是一个失败的革命投机分子,生活的社会层连想参加革命的权力都没有。此外阿Q心中的革命是白盔白甲,是反清复明,这也代表了当初大多数没有文化的生活的社会底层的人对革命的认识。这不能不使革命在我眼中染上悲剧色彩。史就是这样,我们回看总是容易,然而当初经过了数代的努力才看清中国的路。阿Q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以上只是我的浅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c3d0d7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