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万古江河读后感》,欢迎阅读!
万古江河读后感
篇一
这是许倬云先生近年关于中国文化演进的总结性的力作。
许先生虽身在海外,却依然心忧家国。本着士的精神,许先生不避权威说法,凭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发人深省之处,书中比比皆是。 作者在前言里坦言本书的灵感来自于梁启超《中国史叙论》,将中国文化展开的过程概括为:中原的中国、中国本部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该书有如下特点: 一、视野开阔,善于进行中外历史的比较,从而跳出了中国中心论,得出了与传统中国史家别样的结论,让读者有了新的视点来反观几千年的文明史。例如在书中作者就拿汉帝国与波斯、亚历山大的希腊、罗马帝国作比,又拿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进行比较,从而既得出了中华文明的特质,也让我们认识到各民族的历史有其相似点。书中写道:“凡此征服者(波斯、亚历山大的希腊)都只能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能量,将这些不同的文化系统,融合成可大可久的文化核心。” 二、另外作者又以一大的宏观的世界历史来统摄中国历史。比如书中提到匈奴人对欧洲的入侵和汉朝击败匈奴的关系。据作者自称,这是他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学术目标,当初正是因为知音太少,才在回台湾以后又再次选择出走。其实海外中国史家研究时都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都可以跳出民族主义的牢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比钱穆向前迈了一大步。钱穆跳出了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偏见;而他的后继者们如余英时、黄仁宇、许倬云等又可以跳出中国中心主义,将前辈史家之学术精神继续发扬,实为中国史研究的一大幸事。
三、作者尤其凸现了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比如作者像这样明确地写道:“北方中国胡化程度高与汉化。......安史之乱的根本性质,其实不是强藩反叛中央,毋宁与北魏六镇之乱相似,乃是胡化地区对汉人中央政府的反扑。”谈到西藏的问题,作者写道:“(中古时期)藏传佛教结合本土和印度文化,中国文化未有发展机会。”而在清朝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清政府通过喇嘛教这一纽带成功的将满蒙藏紧密地绑在一起,以致清朝的威力比唐朝还要强大。 篇二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平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席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平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平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近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习,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篇三
黄河九曲,天骄如龙;长江婀娜,多姿多彩。两条母亲河,一南一北,灌溉了中国大部分的疆域。中国文化也似江河一般,绵延千百年,未曾中断过历史传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这本书将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
本文的作者许倬云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史学家,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及其占有的空间都在不断变化着。每一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变幻。在这些互动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壮大,并占有了更大的地理空间。本文作者将中国文化圈当做不断扩张的过程,由中原的中国,扩大为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至世界的中国,并以此为各章的标题。许倬云先生通过八个章节对中国的历史做了一个串联和介绍,分别是:古代以前、文化的黎明、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明、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清、百年蹒跚。许倬云先生以中国的历史发展时间为主线进行了介绍,并从中国与世界历史的联系角度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大概的时间段的划分,使我们读上去清晰了然,并且还能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同时期的世界历史是什么样子。
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到外来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气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至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a494f1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