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起承转合的魅力 登高

2022-08-05 10:12: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评论———起承转合的魅力 登高》,欢迎阅读!
起承转合,登高,魅力,评论,文学
登高的起承转合

古诗多为格律诗,在格律诗中: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这些是诗歌在结构上的规律。起承转合这个说法,起于元代。在元代之前,即使是诗赋创作极为繁荣的盛唐时期也没有一定的规律。然而,当我们研究古诗词便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诗词都遵循着起,承,转,合这一规律。而起承转合并不只适用于诗词的结构,也同样适用于古诗的情感表达。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杜甫写于大历二年,全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年老体弱,孤苦无依的复杂情感。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八句,句句押韵。

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本依托于严武幕府,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本已经营五年的草堂,出发南下。可中途病魔缠身,耽搁了好几个月。在夔州,杜甫的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这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在极其困窘的情况下写下的。那天,他登上高台,向远处眺望,萧瑟的秋水江景令其百感交集,引发了他对坎坷际遇的无限感慨。一字一句中,无不透露着一位孤苦老人的万千悲哀。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登高的见闻。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声声凄凉悲怆,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几只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飘无边无际,纷纷层层飘洒而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巨浪滚滚奔腾而来。

诗人诗起秋风,风急天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强烈的碰撞表现了诗人内心激荡澎湃的情感。渚清沙白,淡淡静谧中衬托了上句的豪壮气魄。一动一静,于动静之间表现出江景的水天一体。

、接下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的一句。无边落木的萧索,滚滚长江的磅礴,又是在这一张一弛的平衡间,诗人倾泻着自己万千的豪情。不仅承接了上句的豪迈气魄,而且将诗人的情感继续上升了一个层次。

全诗最有意境的便是 “不尽长江滚滚来”与“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奇妙转折。滚滚而来的江水仿佛包容着天地万象,而万里悲秋又有着自己喷薄而出的气魄。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愁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方式由描写转向议论。一收一放,将天地万象尽收于胸,抒发了诗人思乡,悲秋的无奈之情。多病之躯更是让诗人倍感凄凉,孤身在外,有家难回,所见之景又尽属凄凉,可想诗人内心的伤痛悲哀了。

最后一句,也是本诗的“合”。此句高度概括,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尽苦恨。诗人长年客居他乡,心中愁闷,郁结难抒。本想登高消愁,却看见这满目秋色荒凉之景,更是愁苦,借酒浇愁。却又因为年迈体弱,多病缠身而不得不停下手中的酒杯。将白发年老,病重无亲,归结到时事艰难是自己潦倒不堪的根源。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a1b6d0ad02de80d5d840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