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介词(一)

2024-02-10 01:00: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基础知识:介词(一)》,欢迎阅读!
介词,文言,基础知识
文言基础知识:介词(一)

展开全文 介词

把名词、代词或词组介绍给动词或形容词,和这些名词、代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对象、凭借等,这种词叫介词。文言里最常见的介词是:于、乎、诸、以、与、为。

(一)“于(於)”的用法

1.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在……方面”如: 1.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 ——在长勺作战。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墨子·公输》) ——墨子听说这件事,就从鲁国动身。

3.于反覆不宜卤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在书信来往方面不应该草率从事。

2.表示动作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如: 4.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韩非子》) 一一这是因为仁义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不适用。

5.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从我家三代人住在这个地方,算到现在六年了。 3.表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对于、向”如: 6.于汝甘乎?(方勺:《方腊起义》) ——对你们来说能甘心吗?

7.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我的矛锐利,对于物体没有刺不破的。 8.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赵国向齐国求救。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如: 9.,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是它比水更寒凉。


1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自然都是要死的,但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5. 用在被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见第四章的“被动句”。

(二)“乎、诸”的用法

“乎”主要是作语气词。作介词,用法大体同“于”:可以表示动作的处所、时间,也可以表示比较的对象。如: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强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在这里胡喊乱叫,在那里横冲直撞。“乎”表示动作的处所“东西、南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出生在我之前,他开始懂得道理自然也比我早。前“乎”表示动作的时间“吾前”,后“乎”表示比较的对象“吾”。

3.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荀子·议兵》)

——行动没有什么是比“无过”更好的,办事没有什么是比“无悔”更好的。“乎”用在形容词“大”之后,表示比较的对象“无过”和“无悔”。

不过,“乎、于”的用法也并不完全相同。第一,被动句中表示动作的主动者,一般用“于”不用“乎”。例如,“受制于人”不说“受制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944eb3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