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2023-10-07 01:2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化学,中学
【摘 要】综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讲得滴水不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对教师讲授过的知识非常熟练,对已成定论的内容善于解释说明,但最大问题是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理解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索规律,习得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化学教学 知识脉络 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改革,打破了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各部分内容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贴近社会生活。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将以往依靠系统讲授和强化练习的教学方式转变到重视开发和使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性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体而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知识脉络,体现精简教学策略

学科教学中要使知识被学生有效把握,就必须精讲知识内容,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熟悉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在不同模块间,以物质结论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等和物质变化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规律、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等相联系,构成理论框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作为初、高中知识的联结纽带。在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前,介绍碱金属、卤素,从而使学生易于归纳物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及其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在元素周期律之后,介绍氧族、碳族、氮族知识,使学生通过演绎的方法,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又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化学知识的第二个理论高峰就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处理采取了和元素周期律同样思路的处理方式。有机化合物知识以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官能团为体系进行组织,强调了官能团在学习有机化学中所起的规律概括作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把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强化和突出信息的输出,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精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上课、布置预习、课堂演示和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设计、归纳小结等环节精心设计,重点突出;要精选学习材料,组织教学式,优化课堂设计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给出不同的讲授顺序。理论性强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可以从直观入手,力求通俗易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结构,反应,性质的知识,充分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障碍,降低学习难度。

二、优化教学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化学课前后内容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


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当代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能及时获得信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科学布置作业,培养主体科学素养

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教材设置了许多由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学习践活动,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应多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的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任何时期的教学工作都离不开布置作业这个教学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这就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这些无疑都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练习为主,以练促教。教师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强调和巩固重难点,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这是传统化学教学的作业形式,也是操作最简便、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这种作业形式是必需的。但新课程倡的是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如果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传统的练习作业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形式的话,无法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也无法准确地认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此可见,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决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应科学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

[4]夏新华.布置怎样的作业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化学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73ef62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e.html

相关推荐